【大紀元2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庸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據調查發現,澳洲「我的學校」(My School)網站上關於學校表現優劣的統計結果,所依據的不是在校學生的社會背景狀況,而是他們所在社區的總體狀況。因此,專家們指出該網站所提供的學校表現的優劣結果存在著很大的偏頗。
據澳洲人報消息,為了能把學校按統計進行相似性分組,以便「我的學校」網站對各校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澳洲教學評價與報告局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把學生的家庭住址與人口普查數據聯繫在一起,籍此來確定學生的社會背景特點。
儘管人口普查數據中已經具體列出了有學齡孩子的家庭,但教學評價與報告局決定不使用這種數據,他們使用的是一個區所有家庭的總體狀況數據。
在這樣的數據基礎上,教學評價與報告局開發出了一個指數,來反映能影響學校成績的學生社會背景狀況方面的差異。這個指數被稱為社區社會教育優勢指數。在「我的學校」網站上公佈的學生結果,68%的差異是由這個指數所構成的。
但是,Grattan研究所的學校教育研究主任金森(Ben Jensen)說,該指數中未能考慮能夠顯著影響上學情況的一些因素,比如,英語是否是第二語言,學生是否是初次入學,是否難民,是否有學習困難或有殘疾,學校是否是精英學校等。
金森說,社區社會教育優勢指數所假設的情況是,學生居住的那一個區的平均社會經濟特點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的社會環境。「如果你不能恰當地衡量每一個學生的背景因素,那麼學校成績的衡量結果就是帶有偏見的,而且把學校按統計相似性而分組的結果也不正確。」金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