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8日電)繼上個月海地強震之後,南美洲智利昨天又發生規模8.8強震。大地震發生的頻率增加了嗎?
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小型地震並不罕見,然而大地震發生的頻率卻沒有那麼頻繁。它們之間呈現指數關係,例如,在特定時間內,規模4和規模5的地震發生頻率約是10:1。
在地震不多的英國,統計到的頻率如下:規模3.7-4.6的地震每年都會發生;4.7-5.5的地震約10年1次;超過規模5.6,甚至更大的地震則是百年一見。
此外,全球的地震觀測站數目從1931年的350個,進展到如今的數以千計。偵測到的地震數目較以前來得多,似乎也是理所當然。偵測到的地震數目增加,純粹是儀器進步使然,而非地震頻率增加。
「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統計發現,1900年到2000年這100年內,日本規模8以上的地震共發生5次,雖然有集中在1940年前後的趨勢,但是因為次數太少,不足以歸結出一定模式。
然而自1926年起,規模5的地震頻率卻有急劇上升的趨勢,但並非因為地震真的變多了,純粹是因為日本氣象廳從當年起展開地震觀測的緣故。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統計,自1900年起,全球每年約發生18次規模7.0-7.9的強震,以及1次規模8.0以上大地震。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90%地震以及81%強震)發生在4萬公里長的馬蹄形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circum-Pacific seismic belt),也叫做太平洋火環帶。其他板塊交界處,如喜馬拉雅山區,也是地震容易發生的地帶。
在這些地震高危險區裡不乏人口急速成長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市、東京、德黑蘭等。地震學家警告,發生在這些城市的單一次強震,就可能造成高達300萬人喪生。(譯者:中央社戴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