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德國的下午,到處都能看到孩子在玩;中國的下午,孩子們也在玩,不同的是,他們在教室玩筆。所以,中國孩子連續五年拿下國際奧數冠軍,德國沒有。不過,德國卻是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不乏其人。
「媽媽,今天我來做飯。」聽到十歲兒子大聲宣稱,心中暗喜。好哇,伺候他到十歲,也該他回報一下了。
這麼說其實有點不公。德國小學只上半天,兒子常在放學後心血來潮,問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應他,什麼都不用操心,過一會兒,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請媽媽品嚐,味道還相當不錯。不過,要包下整個晚餐來做,這還是頭一回。
親選食材和下廚
兒子先翻看菜譜,然後跟著爸爸去超市親自選食材,回來就在廚房忙上了。半個小時後,他端上字母湯請爸媽喝。湯裡的小字母是麵粉做的,超市裡的現成貨。我們喝湯時照樣誇了兒子,可他苦著臉說自己沒安排好,書中寫著肉要煮一個小時,恐怕喝完湯還要再等好長時間正餐才能上來。我們安慰他說沒關係,只要能煮出來,晚點沒啥。
終於,正餐上了桌,正宗的德國飯,煮豬肉、土豆麵包糰子和紫包心菜,味道也正宗。有人說,德國菜譜寫的都是什麼什麼作料幾克,中國菜譜都是寫著什麼什麼作料少許、適量。因此一百個德國廚師煮出來的飯一個味道,一百個中國廚師炒出的魚香肉絲一百種味兒。此言不假,兒子煮出的正餐,堪比德國廚師,反正都是一個味道,左右相差無幾。
正餐撤下去,又上來了甜點。兒子在一旁嘬著一根冰棍,看著爸媽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滿足的表情顯現在臉上。
跟國內婆婆打電話提到這件事,老太太也挺高興,覺得小孩子應該鍛鍊一下。老太太又問孩子當下做什麼呢?我回話說,兒子放學回家後,正在給小雪人織一條小圍巾,是學校手工課的作業。老太太樂了,直說德國學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讓孩子從小學到不同的東西,不像國內死讀書,將來長大了什麼都做不來,全都要靠父母。
東西方孩子的「沒時間」
婆婆的話引人深思,其實小孩生活在國內或國外,差別最大的是壓力。
中國孩子大多聰明、刻苦、成績好。去年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這已是中國隊近六年來第五次榮獲這項冠軍。
但中國孩子上學壓力大、知識面也比較窄。很多小孩從早上七點自習開始,除了三頓飯,一整天都在學習,功課還要做到深夜。朋友帶女兒回國探親,一次她女兒以沒時間為由拒絕表哥的請求,招來表哥怒斥:「你沒時間!你整天舒舒服服,又沒什麼作業,每天都可以玩,還說你沒時間,你知道什麼叫沒時間嗎?看看我,你才知道什麼叫沒時間!」
那個男孩每週只有半天可以玩。平時上了一整天課後,還要參加數不清的各種名目的補習班,奧林匹克數學、繪畫、音樂、英文什麼的,功課往往要做到天黑甚至深夜。那些補習班美其名曰「自願參加」,實際上每家孩子都被動員交錢參加,如果不參加,很可能招來校方的歧視。學校也要創收嘛。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壓力之大,如果不親身經歷,很難想像。
德國小學生就輕鬆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一到二十,讓全世界笑掉大牙。德國人在計算上一直不太靈光,心算就更不行。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字母位置沒放對,都要給孩子糾正過來。課堂上老師要求也非常嚴。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將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知識包容在一起。涉及範圍之廣讓家長咋舌,這麼小的孩子竟學習那麼多知識。而且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放羊式和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總的來說,德國小學的教育是放羊式的散漫,上半天學回家後,作業最多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出去玩或去圖書館看書。看到他們小小年紀到圖書館看書,上網查找課堂作業涉及的資料,煞有介事的準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真是覺得他們很成熟。
德國中學分成三類,普通中學、中等中學和文理中學。只有上文理中學的孩子將來有機會上大學,普通中學的孩子會去上職業學校。這樣,可以避免所有的孩子都必須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各盡所能。孩子們上了中學後,功課就開始緊張起來了。德國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他們也看到了這一點,整天呼籲教育改革。不過再怎麼改,德國小孩還是會有玩的時間。
朋友從國內回來後,最大感觸就是:「在德國,每天下午隨時隨處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外面玩耍。可回到國內,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小孩在玩兒。」
德國孩子玩歸玩,該掌握的知識一樣也沒少。無怪乎,德國在工業、醫藥、經濟、高科技等很多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諾貝爾獎獲得主中也有大把的德國人,德國政要討論起問題來,也個個思路敏捷,能言善辯。
其實這也不奇怪,答案就在他們從小打下的「令世界笑掉大牙」的基礎,還有如何快活地長大。◇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57期【春風化雨】欄目 (2010/01/21刊)
本文連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