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13日電)圍棋棋盤由長寬各19路的361個交點組成,勝負往往只在半目間的差距,卻也在棋盤外的世界,交織出一段段文學、新聞與圍棋的歷史情緣。
旅日職業棋士張栩曾拿下本因坊頭銜,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曾於1938年觀戰名人本因坊秀哉的引退棋賽,並於1942年完成小說「名人」,成為經典之作。
根據中譯本簡介,作品的核心其實是在強調「死」,是川端將圍棋的世界比喻為「藝術」與「人生」的象徵,也是對成為過渡到新時代橋梁的名人命運的一首痛切輓歌;川端是將引退棋賽的勝、負當作美、醜來探究。川端文學中的「美」,其實並非是成功或是美麗事物的複寫,而是接近潛藏在其背後的真實。
雖然「名人」是川端康成的傑出小說,但由於是川端的第一手觀戰記錄,雖有人名杜撰成分,幾乎已是趨近於報導文學的形式,成為後世研究川端文學不可或缺的文本。
一般的新聞工作者若想在觀戰後寫出如「名人」般的優秀作品難度當然很高,但具圍棋涵養,且能寫出第一手優秀報導的記者仍不乏其人。
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黃天才任駐日特派員時,即與許多旅日棋士有深厚友誼,有不少傑出報導。近年更完成「林海峰圍棋之路:從叛逆少年到名人本因坊」,既詳細記錄林海峰的精彩圍棋人生,又具文學可讀性。
新聞與圍棋難捨難分,甚至還有職業棋士與記者締結良緣。旅日棋士王銘琬九段的妻子劉黎兒曾任中國時報駐日記者多年,近年雖轉型為專欄作家,但曾撰寫小說「棋神物語」,讀者可一窺職業棋士的訓練歷程與內心世界。
圍棋的迷人,跨出華人世界,仍深具魅力。中國作家閻妮在法國出版「圍棋少女」(La joueuse de go),不但曾被2001年「龔固爾高中生文學獎」,更已被譯為18種語言,暢銷全球超過100萬冊。
至於日本漫畫「棋靈王」數年前造成轟動,吸引不少學棋人口,則是意想不到的效應,卻也反映出圍棋、新聞、文學與漫畫的深刻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