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五:互相提醒,就是不讓外人撈過界
在本書的前幾章中曾提及,可透過專業品牌操作公司的協助,藉以確保相當程度的客觀性,但這並不代表你需要讓它們單獨作業。
一個好的品牌操作公司,可以協助你們發展出全方位的品牌策略,但說穿了,它們一樣也是以「營利」為目的的。
它們一樣沒辦法告訴你:「你是誰?」和「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許多企業不夠認清事實,不明白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積極參與,光依靠聘請一家專業品牌顧問公司並不足夠。
建立一個強而有力且全面的品牌如果要成功的話,需要高階主管的參與並且得到執行長、CMO及其他資深管理階層的關注及承諾。
品牌建立必須提升至經營者的層級。企業品牌建立甚至必須考量所有利害關係人,例如消費者、股東、媒體、競爭對手及相關政府部門。
若你需要協助,你會找誰?是廣告代理商?還是顧問公司?從行銷的角度上來看,廣告公司確實會是首選,對於許多的品牌擁有者來說,品牌和廣告之間是可以劃上等號的,但現在的情況卻已今非昔比。
就像聯合利華的執行長尼奧.費茲傑羅(Niall Fitzgerald)的名言:「『我們的品牌需要什麼』和『那一家廣告公司足以勝任』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矛盾關係」。
品牌經營的概念,早已經超越只是溝通產品差異化訊息及建立品牌「形象」。這意味著廣告公司不僅只做行銷,還必須從創造廣告移轉到提供整體高階的經營策略。
然而,根據個人經驗及調查發現,品牌擁有者還不相信廣告公司可以提供如此高階的策略,而這對於品牌策略建議顧問公司來說,則是一項利多。
幾家大型的公司,例如Omnicom、WPP、Interpublic等都在這兩方面有良好基礎,同時擁有世界知名的廣告公司集團和國際品牌顧問公司。
在此,我們建議使用混合的途徑:結合強大的內部資源與承諾、品牌顧問或知識淵博的個人,如教授的建議及運用優秀的廣告專家。
1992年,安德信顧問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在全球花費了大約1000萬美金的廣告費,「Accenture」就是使用同樣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Accenture」是安德信顧問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的品牌新名稱,在歷經長久的世仇鬥爭後,「Accenture」終於在2000年從ArthurAndersen集團下順利分家。
這個改變出奇地快,而且還是史上最昂貴的品牌重建工程,一切動作均在數日之內完成,藉以符合全新的品牌形象及識別系統。
至於公司名稱的改變,則遵循在2000年8月由獨立仲裁人所訂定的規則,這項規則也經由安德信顧問公司所屬的安德信國際公司,以及亞瑟.安德森(Arthur Andersen)本人的仲裁人認同及支持。
由所訂立的條件看來,安德信顧問得以在2000年12月31日前,免於對安德信國際及亞瑟.安德森個人擔負進一步的責任,並且可以採用在明示或暗示意義上,都與安德信(Andersen)無關的全新名稱。
從那時起,亞瑟.安德森就由於允許恩隆翻閱財務資料並且銷毀相關文件,而陷入冗長繁瑣的法律訴訟紛擾當中。
現今,亞瑟.安德森已不復存在,但Accenture卻絲毫未受波及。2005年終,Accenture已在全球48個國家有設置110間辦公室並擁有超過12萬6000名的顧問,其中甚至包括有4100名的資深員工。
公司提供不同領域的顧問、科技及外包服務。在2005的會計年度中,營業額更成長到美金155億5500百萬元 (計算截止日為:2005年8月31日截止的前12個月)。
在前任主席及執行長喬.佛翰(Joe W. Forehan)的領導下,勤業組織了一個最出色且具有管理天份的團隊來重建品牌:泰瑞莎.伯根寶(Teresa Poggenpohl),職銜為全球品牌、廣告與研究合夥人及總監,吉姆.莫菲(Jim Murphy)則擔任全球行銷與溝通總監。
團隊的工作任務包含品牌重建、重新定位品牌及重新建構。舊有的安德信顧問公司,已然為專業行銷服務公司樹立全新的標準,成為第一家積極運作廣告的此類公司。
正如全球行銷溝通總監吉姆.莫菲(Jim Murphy)所說:「在1989年,安德信顧問公司不但創造全新的管理與技術組織,同時也創造了與廣告公司Young & Rubicam的協力關係,開拓為專業服務公司服務的廣告領域。
在品牌經營尚未成為專業服務公司的優先選項時,讓合作夥伴瞭解具有策略意識的行銷活動,並且具備創造品牌及投資品牌的勇氣,這對於讓公司轉型來說,可是個突破性的壯舉。
至於第一步是品牌重建。為了創造新的品牌認同,他們採取了內外兼營的途徑。高層管理者運用B2E(企業與員工)入口網站來溝通重新命名的任務。
在6萬5000名專業人員中,成立了47個小組,經由一項「腦力激盪」的練習中,產生了2700個建議(圖表6-4)。
「Accenture是我們在決選中唯一出現的名字,這是由一位員工提出的。」伯根寶甚至說:「這名字真棒,它代表這世上空無一物……。」
經由Landor Associates的協助,不只是挑選出新品牌名稱,同時也創造了鮮明的標誌。除此之外,還舉行了廣泛的市場調查,藉以獲得客戶的判斷與回應。
Accenture除了改名之外,還做了更多其他的事。Landor Associates參與協助該公司在市場上重新定位,這個舉動更加反映出了該公司的新視野及策略。
藉由實施新的企業策略及重新聚焦公司能力,公司成為市場創造者、新經濟的建築師及建造者;從原有以IT導向的公司象,轉變成為企業及技術顧問。Accenture渴望成為全球領導公司的佼佼者,對改善世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帶來創新。
而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則是在全盤運作過程中,要求得在147天內整合WPP旗下的6家廣告公司:
■ Landor—品牌策略、命名顧問、文字符號、視覺辨識系統
■ Y&R Advertising—品牌策略、廣告、全球上市活動
■ Burson-Marsteller—品牌策略、全球上市活動
■ Wunderman—行銷溝通、全球上市活動
■ Luminant—行銷溝通
■ The Media Edge—媒體採購
從8~12月底推出的前導廣告活動後,品牌新名稱被強力地行銷推廣。所有的客戶及許多業界專家都收到促銷的訊息。
至於密集的廣告活動,包括平面與電視廣告,投入金額超過1億7500萬美元。除此之外,公司還贊助幾項高曝光度的活動,像是世界高爾夫冠軍賽、BMW/Williams 一號方程式以及2001年在戴佛士(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
說到最昂貴的單筆支出費用,則是以2001年美國超級盃足球轉播賽的4檔廣告為最,廣告效果斐然。
經過3個月的上市宣傳,目標群眾的知名度提升了29%─幾乎使所有競爭者黯然失色。Accenture成功地在18個月內即被視為該領域領導者,新品牌更獲得多項業界認同,諸如:
■ 歐洲 Effie
■ ACE 上市宣傳獎
■ WPP 合作夥伴獎
■ Accenture的吉姆.莫菲(Jim Murphy)被B2B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公關與行銷人除了品牌重建及重新定位Accenture的工作,組織再造也被提出。
第一步就是所有權結構的改變,從合夥關係成為有限公司。Accenture在3個月後改變成為公開交易的公司,2001年6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歷經10年的榮景與成長後,Accenture在進入21世紀之時重新調整方向及建立新的識別系統。
與Anderson順利達成仲裁決議後,該公司得以在新名號下重新出發,同時推出嶄新的定位。
Accenture的品牌再造與重新定位,在規模與時程上可說是史無前例,是專業服務公司中所進行的最大規模行動─僅僅在147天內就在47個國家完成。
Accenture在2001年1月1日正式改變之前,則對全球目標群眾推出多階段的品牌再造及重新定位行銷活動。
這項挑戰十分龐大並且目標清楚:重新定位公司,將品牌資產轉移給Accenture,提升Accenture的全球知名度,以及- 297 -消除大眾對其與亞瑟.安得森(Arthur Andersen)先天上就有的一種混淆疑惑。
仰賴2001年企業氣氛的改變,這不僅改善了公司的定位,也讓它有能力幫助其他公司有機會在市場上完成資本化,讓大家的想法都有機會付諸實現。
章節摘要
◆ B2B品牌陷阱,不容易被品牌經營新手察覺,針對以下的陷阱提高警覺,才能確保投入的品牌努力會有成效。
◆ 公司最容易產生的誤解,就是誤以為自己「擁有」品牌。無論企業以及公司主管對於品牌的期望如何,品牌事實永遠是由顧客所定義的。
◆ 有些公司認為品牌會自食其力。如果企業任由它的品牌毀壞,整體公司表現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我們建議具有前瞻性的品牌管理,宜採取品牌區隔化或純粹的品牌再造。
◆ 一家公司若是高估了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性,而非聚焦於品牌攸關度,可能還沒有列出先後順序。
有效的管理觸及點、訊息以及對準正確的顧客、利害關係人,可以確保資金及管理時間能獲得高效使用。
◆ 許多企業誤將品牌策略的基礎,單單環繞在內部的品牌形象上,這種一廂情願的思考可能不客觀。
藉由從客戶端得到意見,可以決定現存的品牌形象,同時能夠發現,需要做什麼以使品牌更顯適切。
◆ 廣告公司及顧問群,也許經由協助發展全方位的品牌措施來達成工作,然而公司應該要為自己的品牌識別做決定。
本質上是從B2B公司失敗的品牌努力中學習,汲取它們因為缺乏整體的品牌建立及操盤上的考量,進而遭遇挫敗的教訓。@(待續)
摘編自 《顧客永遠是對的:B2B品牌管理勝經》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