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青年看守所猝死 被稱其蓋被子死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3日訊】繼看守所「躲貓貓」、「喝涼水」死亡案件之後,日前廣東茂名看守所傳出「蓋被子死」。廣東茂名一名在押男青年在看守所死亡,家屬透露獄警解釋該青年死因為「蓋被子」,這一說法引發家屬質疑,遂網上發帖投訴,引來網友廣泛質疑。

據大河網報導,11月25日凌晨1時20分,被羈押在茂名市第一看守所的戚業強(男,22歲,茂名市金塘鎮人)被緊急送進茂名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卻被醫生宣佈犯罪嫌疑人在送院前已經死亡。

戚業強被送往醫院後,其哥哥戚水金及叔叔戚毅迅速趕到醫院,發現戚業強手腳冰涼,隨後被醫院宣佈死亡。戚水金認為,戚業強身體一直非常健康,如果不發生意外,不會出現急病等情況,於是當場就對獄警表達了強烈質疑。

戚毅對晨報記者介紹,一位不知姓名的警察解釋說,戚業強可能是自己蓋被子悶死的。對此,戚業強的家屬表示難以接受,隨後在網絡上發帖。戚毅介紹,通過目測戚業強的屍體,並未發現表面傷,但醫護人員的初步檢查認為戚業強的肺部有大量瘀血,估計是窒息死亡。

在這份《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上看到,醫生對戚業強症狀描述為:患者於2時05分被送到急診中心,到院時無自主呼吸,無大動脈搏動,雙側瞳孔散大,急予搶救。在致死的主要疾病診斷一欄,醫生描述為猝死,同時介紹發病到死亡間隔2小時。

有網友在凱迪社區提出質疑:收治醫院作出死後推斷是猝死,而屍檢結果表明死者肺部有大量瘀血,符合窒息死亡特徵。按照看守所的答覆就是有可能是蓋被子悶死的,但正常人都能明白,這個只會發生在無力掙扎的嬰兒身上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一個健康的青壯年身上呢?正值青春年華的生命又沒身患不治之症,怎麼會突然窒息至猝死!

附:網友綜合看守所「離奇」的死法

在看守所有多少種死法?喝開水會發病死,上廁所會摔死,半夜做惡夢會嚇死,睡姿不對會昏迷死,呆久了會發狂死,「躲貓貓」會玩死……雷人並不能服人,離奇死法挑戰的是想像力,拷問的是公信力。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看守所14大離奇死法:

  1)「激動死」

  陝西女子王會俠2009年底被警方帶走,「問話」20小時後非正常死亡。警方稱情緒激動緊張為死亡的誘發因素

  2)「證據不足死」

  2010年,四川綿陽蒲澤民的案子經兩次審理都因證據不足未能宣判,但蒲澤民最後卻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看守所。

  3)「喝開水死」

  2010年,一名河南青年看守所內死亡,屍體上有多處傷痕。警方稱他是是在提審時喝開水突然發病死亡的。

  4)「上廁所死」

  2010年,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名身上有多處傷痕的重刑犯莫名死亡,警方解釋是他夜裡上廁所時跌倒所致。

  5)「妊娠死」

  2010年,一名內蒙古19歲少女戒毒所死亡,勞教局稱她因”異位妊娠”死亡,網帖所稱「遭強姦毆打致死」不實

  6)「摔跤死」

  2010年,江西一嫌犯在看守所死亡。警方先是稱其繫上廁所時摔倒猝死。醫生稱被逼造假。

  7)「發狂死」

  2010年,大學畢業生林立峰,在看守所待了不到24小時死亡。警方稱他是「發狂而死」。

  8)「做惡夢死」

  2009年,武漢男子李文彥在江西看守所猝死,額頭上有幾處青紫傷痕。看守所稱其是在半夜做噩夢後突然死亡。

  9)「睡姿不對死」

  2009年,福州學生陳某在拘留所猝死。警方稱他睡姿不對,叫其不應,昏迷不醒,搶救無效,死亡。

  10)「從床上摔下死」

  2009年,20歲的福建青年溫龍輝在看守所猝死。看守所稱其是因為從床上摔下來,屬於猝死或病理原因。

  11)「洗澡死」

  2009年,57歲的海南男子遭嫌犯群毆致死。警方稱事發時,嫌犯叫他脫衣服洗澡,他不肯,遭毆打。

  12)「鞋帶自縊死」

  2009年,盜竊嫌疑人邢鯤在派出所死亡。警方稱他系用紙幣捅開手銬,用攜帶的鞋帶自縊身亡。

  13)「躲貓貓死」

  2009年,雲南男子李喬明看守所身亡。警察稱其與獄友玩「躲貓貓」遊戲時,撞到牆壁而導致受重傷。

  14)「睡夢死」

  2008年,吉林王國春被警方刑拘。6天後其家人被告知,王國春27日凌晨在睡夢中自然死去。

如今又多了一種:蓋被死。

看看,在看守所,死的幾有創意。

有網友評論說:看守所,就是地獄,獄警是吃人肉,喝人血的魔鬼!凡是人不小心被風吹進去,都掉了層皮才能出來!現在地方上的派出所為了自己的口袋,為了陞官,總會以各種理由捉人,用我們百姓的血同肉,鋪成一條陞官發財的大路!不過這條不是光明大道。而是黑暗,血腥鋪成的人肉大路!試問我們作為普通的百姓,一但生命受到威脅,又怎麼有能力生存!

相關新聞
【新聞看點】民間衝塔不斷 紅二代公開批黨魁
中共活摘器官倖存者:我失去正常勞動能力
屢遭中共迫害 北京法輪功學員楊來小離世
數月內湖南岳陽三位法輪功學員被迫害離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