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22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華明綜合報導)明年二月,一個由歐、美、亞十六個國家參與研製的最大載人太空站將基本建置完成。整個過程中,身為世界第三航天大國的中國,卻自始至終未獲邀請參與──因為中共真的很令人「不放心」。
到今年11月為止,人類在太空已居住了十週年,這要歸功於國際太空站的建立。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登11月初讚揚了六位在國際太空站上生活的宇航員。他說:「我們從未夢想過我們會取得今天的成就。」不過,中國一直未能參加國際太空站的建置,而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送人上太空的第三個航天大國,卻為何被排除在外?
美國領航組太空「聯合國」
12月8日,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Dragon)航天器發射升空,進入低地球軌道後返回,成為首個完成此行動的私營企業航天器。由於奧巴馬政府放棄重返月球而轉為探測火星,在美國航天飛機除役進入倒數計時之際,此舉被認為是未來商業太空飛行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試驗。
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共十六個國家參與研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太空站。
美國是國際太空站工程中的「老大」,其投資占整個工程費用的60%以上;俄羅斯研製太空站第一部件「曙光號」功能貨艙;歐洲主要貢獻是「哥倫布號」實驗艙和自動轉移飛行器;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是該站最龐大、最複雜的艙段;太空機械臂則是加拿大的拿手好戲。
國際太空站的設想最早在1983年由美國總統裡根提出,1993年完成設計。明年2月,這個世界上投入資金最大、參與國家最多、技術水平最高、應用範圍最廣的「國際太空站」將基本建成。其設計壽命為十至十五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
自2000年11月2日起,國際太空站上保持至少兩名乘員。來自15個國家將近200人造訪過這個太空站。它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已運行了24億公里,宇航員們進行了600次以上的試驗。
中國未加入「國際太空站」
不過,中國未加入「國際太空站」。在國際太空站籌建之初,美國就反對邀請中國參與。輿論分析,這是因為美國認為太空站技術有軍事用途,涉及到很多敏感的新技術,所以不放心中共加入。
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華訪問期間,中美兩國簽署聯合聲明,提出中美在載人航天方面進行技術交流,具體方面由美國航空航天局長博爾登訪華來加以落實。但博爾登近期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六天的訪問,參觀了一系列航天設施,卻沒有簽署任何協議。
在許多國際觀察家眼中,中國最終參與國際太空站項目,才是中美實現實質性太空合作的標誌。在此問題上,美國現在的態度極為敏感和謹慎。
中國媒體報導,如果中國參與,更多的是作為出錢方,技術上參與受到很大限制,沒有主導權和決定權,所以中國對此不感興趣。而且,國際太空站的入門費很高,至少需要投入上億美元才能有機會參與,而中國的航天經費有限。
中共政權不被信任
但在2007年10月,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曾明確表示,中國期望與美國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成為國際太空站計劃第十七位合作夥伴,可是沒有得到美國官方的正式回應。
去年六月,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稱,現在談論中國加入「國際太空站」計劃還為時過早。他說:「這顯然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眼下還沒有讓中國加入的計劃,此事「還需同其他國際夥伴進行磋商」。
為何不讓中國加入?IT商業新聞網日前報導,美國人解釋說,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間向朝鮮和伊朗提供了導彈技術,因此不可以讓中國接觸到美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否則將很難預測這些技術會流向哪個國家。特別是中國航天研發與軍方有著緊密聯繫,包裹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試驗攻擊衛星武器遭指責
在2007年1月11日,美國發現中共成功試驗了一枚攻擊衛星武器,之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證實了有關報導。中共多日後才承認,中國的這顆遠程地空導彈,摧毀了一顆1999年中國發射的 「風雲1C」氣象衛星。
這一爆炸性新聞震驚世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當時都向中方提出抗議,要求解釋,批評中共違反了「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
分析指出,這是在直接挑釁國際社會,嚴重程度大大超過朝鮮的核試爆和伊朗的核計劃。在摧毀試驗之前,中共也沒有知會其他國家,早在1967年,「全球外太空條約」就規定了各國太空行為通報制度。
當時,被擊毀的衛星碎片飄蕩在宇宙空間,延伸400至3000公里的範圍,嚴重污染太空,並對該範圍內正在運行的超過120個衛星造成撞擊威脅,令各國緊張。
自建太空站有必要嗎?
目前,中共政權聲稱在獨立進行太空站計劃。這項聲稱隨即遭到質疑。許多人認為太空站計劃耗資巨大,壽命僅十五至二十年,有必要自建太空站嗎?也有許多人認為現今中國人均GDP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應該把有限的資金放在與民生相關的緊要項目上。◇
本文轉自203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