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城」北京擬收「擁堵費」 民眾質疑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清風綜合報導)北京的交通擁塞一直是民眾頭痛的問題,當局13日公佈「北京市治理交通壅堵綜合措施」,包括在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徵收壅堵費和控制機動車增長等。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多個地方政府也在醞釀出台「限車令」。但這些政令卻遭到很多民眾質疑,車輛現行是否「越限越多」;道路擁擠是政府的責任,為何向車主徵收「擁堵費」?

而限車令尚未實施,卻已引發新一輪購車潮,11月,中國乘用車銷量接近134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專家分析,道路擁堵的根源在於公共交通建設投資太低,只佔總交通投資的15%,遠低於50%的正常水平。

據報導,北京官方統計,今年九月,北京市區平均時速為二十點六公里,市區平均上下班塞車時間已由兩年前的三個半小時,激增到現在的五小時,比騎腳踏車還慢。目前北京共擁有超過四百七十萬輛的機動車,且仍以平均每天兩千輛的速度增加,高峰日可達四千輛。

擁堵蔓延二三線城市

據《第一財經報》報導, 在武漢有著4年「車生活」經驗的李剛表示,3年前,從他家開車前往約5公里外的單位,20多分鐘就能到,現在通常要40分鐘以上,如果「運氣不好」碰到堵車,有時候會要1小時。數據顯示,宜昌的汽車上牌量大部份月份都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

據悉,不僅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就連成都、西安、瀋陽等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近年來也相繼陷入交通擁堵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據《重慶晚報報導》,陸化普是一位研究交通規劃二十多年的清華教授,他認為中國城市很快要經歷嚴重的整體性交通堵塞。在和大陸記者對話中,他談到中國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機動車爆炸發展期。「長沙現在機動車增長率30%,有75萬輛車,武漢我看了一下是100萬輛車,增長率是20%,非機動車沒處走,進入人行道。」

他認為,按其他國家300~500的千人機動車擁有率計算,北京可預測的數字是五年後會有750萬輛車。「那會真的癱瘓。所有城市功能會癱瘓,必須立即採取果斷措施,機動車保有量絕對不能突破這個數,我覺得600萬都不能突破,甭說700萬。」

限令越多 車越多

2008年奧運期間,單雙號限行讓北京市的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短暫的緩解,於是在奧運後繼續推出了「五限一」政策,即週一至週五,分別限行尾號為1、6,2、7,3、8,4、9,5、0的車輛。

不過,這種措施有點飲鴆止渴的味道。限行後,北京地區的購車量猛增,如今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70萬輛,而五年前,這一數字僅為258萬。

 據《廣州日報》報導,無獨有偶,在廣州全面實施亞運限行的11月,廣州日均新車上牌數猛增23.7%。對此,媒體有兩種解讀,一是1.6升以下排量的汽車購置優惠將於年底到期,很多人為了趕上優惠末班車而提前買車;二是由於限行,很多人因出行受限而購買第二輛車。

道路擁擠是政府責任 為何對車主收費?

一位名為忠言的博主在其博客中質疑:市民開車上路擁堵,這首先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是提供交通服務的的責任部門,說明政府的交通服務和管理工作沒有做好,它直接加大了車主的能源消耗,政府應該給公民發放道路擁堵補貼才對,但政府卻反過來對車主進行制裁,收取擁堵費,這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亂收費。

其次,收了擁堵費還堵車嗎?道路無法再拓寬,堵車現象還是難以避免,最終結果是收了擁堵費,車還是照樣堵。

專家:交通建設投資不平衡是主因

據《濟南時報》報導,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介紹,近十年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投資佔交通基礎設施總投入的比例僅為15%。而這一投資比例只有長期維持在50%以上,才能夠確保城市公交系統的順暢運轉。這就解釋了為何各地政府大規模修建道路,全國667個城市卻仍有三分之二在高峰時段出現擁堵。

有分析認為,「以車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導致當前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不開車的人享受不到公共建設的好處」,逼迫更多人陷入「越堵越買、越買越堵」的惡況。

相關新聞
北京墨西哥並列世界第一堵
汽車爆增 北京成世界最大「堵城」
北京車爆量 首都變「首堵」
內蒙古至北京高速公路120公里萬車堵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