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畢業快半年了,很多大學生還沒有找到工作。近日大陸網站和媒體上有關大學生就業難的話題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究其根源,是十年前中共的經濟政策把大學生當成了犧牲品。如今畢業就「斃業」的困境,已成為中共治下無解的難題。
就業難于上青天
一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商管理系的本科生,月薪只期待1000元以上,也沒找到工作,他說:「我幾乎要崩潰了,快得抑鬱症了!我急死了!」一位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專業的本科生,目前正在深圳找工作,他說:「開頭還有一定的希望,後來沒有找到工作,我和幾個同學睡在馬路邊上的空地天橋邊上。難啊。」畢業於江西先鋒軟件學院網絡專業的一學生說,找工作之難,難於上青天啊。現在沒有錢,連買藥水的錢都沒有啊,跳樓又痛苦……哎……」
這樣的悲嘆,在今日大陸處處可聞。2008年大學應屆畢業生約550萬,2009年為610萬,2010年630萬,預計2011年660萬……據人權白皮書報告,中國目前至少有22%的工作人口,沒有工作,處于失業狀態。面對這不斷攀昇的畢業人數,以及不斷飽和、萎縮的就業市場,很多人在問:當初為甚麼要搞那麼大規模的擴招呢?
中共的經濟政策出賣了大學生
據大陸官方報導,1999年6月,國務院宣佈大幅度擴大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理性客觀看待大學擴招,擴招有三大好處 》一文指出,基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四大目標的大學擴招從此進入正軌,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有人評論說,是中共的經濟政策出賣了大學生。的確,擴展初期,中共的四大經濟目標都已實現,許多家庭把多年的積蓄拿出來供孩子上大學,間接刺激了內需,各地大學城不斷興起,高校新一輪的基建投資此起彼伏。為了提高GDP,為了賺錢,大學在沒有合理的教學計劃和師資保證的前提下匆忙擴招,在短短五六年就跑完了一般西方國家要有20-30年才能達到的入學率。
不過,隱患由此埋下。在低質量教學的同時,校園腐敗應運而生。前不久《華爾街日報》稱:「大學城的建設深受腐敗侵擾。2004年政府審計部門發現,大學城只有半數土地用於教育,其餘都被用來建設高爾夫球場等商業項目。」
最吃虧的當然還是大學生。最新調查發現,目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每月只比農民工高300元,而為了上大學,家長近十萬的投入是20多年也彌補不上的。大學生賣肉、當挑糞工這樣的事已不再是新聞。比如在武漢,一個學室內設計的大學生工資才1000元,他改行去當農民工,每天送天然氣罐,月收入近3000元。
山東省大學生就業預測
近日,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經濟學院的「人才供需預測」課題組發佈研究報告,對未來山東省大學生就業態勢進行了預測。這個預測也對大陸其他省份有參照作用。
研究表明,十二五(第12個五年計劃,指2010年-2015年)期間,山東省新增大學畢業生約240萬人,但目前全省在業大學生總量僅為380萬人,相對於存量而言增量巨大,勢必對未來的就業造成巨大衝擊。同時,行業需求與學科供給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積累和加劇,大學生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大學生就業問題將繼續成為熱點問題。
預測顯示,僅有三個學科屬於供不應求:分別是哲學、經濟學和農學。絕大多數大學生將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業、教育業、批發零售業等第三產業就業,第二產業拉動大學生就業不明顯。在30個製造業中,僅有非金屬礦物、通信電子設備、傢俱、橡膠、食品、紡織、醫藥等12個行業有可能表現大學生就業增長。大學生就業增長性較強的行業是住宿餐飲業、信息計算機軟件業、批發零售業,就業萎縮最明顯的是租賃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業、科技服務和地質勘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