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學生查鮮蘑菇9成被漂白 專家稱可信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對市場上的鮮蘑菇調查發現,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專家說,增白劑被人體過量吸收,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但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士稱,張皓的實驗及調查結果「不具科學性」。

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實驗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該調查可信度100%。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

據中新網30日報導,張皓一共選擇了16種消費者常吃的食用菌樣品,包括口蘑、金針菇、白靈菇、平菇、香菇、草菇、花菇、雙孢菇、木耳等,採樣地點既有超市、商場,也有大型批發市場。產地既有北京本地的,也有來自福建、台灣的。樣品中還有兩份標注「有機」的以及兩份乾蘑菇。

實驗表明,除一份「有機金針菇」樣品和兩份乾蘑菇外,其他樣品都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也就是說,93%的鮮蘑菇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了。螢光增白劑主要殘留在菌傘邊緣和菌柄根部。乾蘑菇樣品中的螢光增白劑殘留量幾乎為零,原因是乾貨中沒有水分,保質期長,不需要用螢光增白劑保鮮。

對比不同地點購買的食用菌檢測結果,市中心區域大型超市購買的鮮食用菌,螢光增白劑殘留量較小,而偏僻區域購買的同品種散裝食用菌殘留量較大。

張皓還設計實驗模擬了商販用螢光增白劑浸泡蘑菇的過程,通過與實驗數據對比,發現商販們浸泡蘑菇的濃度在0.01克/升左右,有的甚至達到1克/升。這甚至大大超過了螢光增白劑在印染行業中的使用標準。

試驗中張皓還發現,有些蘑菇被污染的途徑是通過包裝塑料袋。一些塑料袋本身不合格,含有過量螢光增白劑,運輸途中用這些塑料袋裝蘑菇,蘑菇就會被污染。

據報導,張皓家有一個朋友在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工作,該所有一台專門檢測生物物質成份的儀器叫紫外成像系統,正好是四川省關於螢光增白劑檢測標準的光譜的檢測儀器,学校老師給張皓找到四川省地方標準螢光劑檢測的檢測方法的標準手冊,張皓就完全按照四川省地方標準螢光劑增白檢測手冊把蘑菇買來,然後進行採樣和清洗,再到農大微生物研究所利用紫外線成像系統試驗。

張皓媽媽則把整個檢測報告,非常完整打印出來,其中有購買過程、採樣過程、清洗過程以及在紫外成像系統的檢測過程,最後的檢測報告都用圖片的形式,甚至非常清晰的彩色圖片把它照了下來,每一步都寫得非常嚴格,按照多少克,多長時間的照射,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他買的這些16個樣品中,一共有近90%(9成)都有螢光劑的成份。

对於孩子做了質檢部門該做的事,有网友跟帖:Fantasy:為甚麼相關部門沒有檢測出來,卻讓孩子檢測出來了?泰山小樹:食品安全之所以引起孩子的關注,只能說明有關部門不作為。大灰狼:孩子的肩膀擔不起如此沉重的責任,主管部門是幹嗎吃的。蔣有三:六年級的孩子做了質檢部門該做而沒做的事情,可悲!

如何挑選食用菌

張皓總結了一些食用菌購買技巧。

看顏色:含有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覺,在陽光下可產生紫色螢光,運輸過程中的損傷部位顏色變化不明顯;不含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菇面白色或白中稍微帶黃,損傷處顏色深黃。

摸表面:含有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不含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菇面發澀,摸上去比較粗糙、乾燥。

聞氣味:選擇沒有發酸發臭的。

相關新聞
中國有毒食品探源
曉文:有毒食品揭開中共最後一塊遮羞布
玉清心:真想讓中國人斷子絕孫嗎?
專家揭中共掩蓋毒食品黑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