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需要的不是主管嗎?

賈伯斯的第一手傳記(2)

麥可.莫瑞茲(Michael Moritz)

人氣 3
標籤:

踢走麥克.史考特後,蘋果董事會經過漫長的尋找,宣布聘請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y)擔任執行長。

史考利在矽谷沒沒無聞,這不奇怪,因為他整個事業生涯都在百事可樂度過,負責經營百事的軟性飲料業務。

史考利的空降招來輿論的譏評,說蘋果和賈伯斯需要「大人的監督」。這正是高明的創業者最不需要的東西。

創業者可能需要協助,可能不清楚許多陌生的新事務,但找來一位新上司,尤其是毫無科技業經驗、對新企業創立早年所經歷的驚濤駭浪毫無所知的新上司,結局通常很悲慘。

蘋果把史考利看成大天使,有一段時間,覺得史考利幾乎不可能出錯。事後回想,大家很容易說,像史考利這樣在美東老企業既定制度內培養、銷售飲料和零食的人,在產品生命週期以季計算、向凡俗低頭是死路一條的蘋果裡,根本不可能一路順遂。

創辦人在擁有不同經驗的員工協助下,會比出身大企業的經理人,更容易學到經營管理、精通整個新公司的細微差異,如果這家企業正好是科技公司時,更是如此。

不到兩年,熟悉帶來了輕視,史考利擔任執行長、賈伯斯擔任董事長的事實使問題變得更複雜。歧見開始出現,大家互相放冷箭、說壞話,史考利怨怒交加,在一九八五年發動政變,把三十歲的賈伯斯趕出公司。

史考利一直任職到一九九三年,他在蘋果獨攬大權的大部分時間裡,外界(至少華爾街分析師)對他的風評相當不錯。

這十年裡,蘋果的年銷額從不到十億美元,成長到超過八十億美元,從表面上看是非凡的成就,但實際上,史考利能夠創造佳績,是受惠於個人電腦的龐大需求。

市場成長掩蓋了所有缺點,只有成長開始變慢或經濟萎縮時,真正的問題才會浮現。

況且,會管理不等於會領導

史考利在蘋果任職時,公司向藍色巨人IBM稱臣,又遭到微軟的巧妙玩弄。

微軟授權所有廠商使用作業系統,造成康柏、迪吉多等新舊企業紛紛產銷相容電腦,宏碁之類注重成本的台灣廠商更是大量生產。

這種電腦的共通特點,就是硬體以英特爾微處理器為基礎,軟體則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

蘋果卻依賴摩托羅拉(後期依賴IBM)的晶片,而且必須努力遊說軟體公司,為市占率逐年下降的麥金塔電腦寫程式,等於必須靠著勢單力薄的盟友,進行兩面作戰,以對抗強大的英特爾與微軟陣營中眾多軟體業者的聯盟。

史考利祭出來的對策是逐漸提高蘋果的售價,以維持利潤率,這招剛開始確實有效,但最後還是一敗塗地。

新進廠商發動攻擊之際,蘋果的創新精神卻一蹶不振,想像力的火花熄滅,「將創意化為有吸引力的產品」的能力消失。

過去蘋果許多創舉都領先同業:推出彩色電腦、圖形使用者介面(GUI)、雷射印表等等,現在卻失去領導地位,史考利領導蘋果十年之間,蘋果沒有推出任何有意義的新產品。

史考利離開蘋果、回到美國東岸時,蘋果已經陷入險境。一九九○年,微軟推出視窗三.○版,雖不如麥金塔電腦軟體,但還是很好用,蘋果的市占率遭到侵蝕,獲利率暴跌,最優秀的年輕工程師都希望投效微軟、矽圖(Silicon Graphics)或昇陽電腦(Sun)等公司。

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就是……

史考利離開時,蘋果的董事會也江河日下,擁有龐大股權、或希望公司成功能夠帶來重大利益的大股東,遭到老面孔取代,一九九○年代中期的四年裡,蘋果的董事成員包括公司的財務長、一家經營河船賭博事業的創辦人、一家歐洲大型包裝公司的執行長、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首腦、休斯電子公司(Hughes Electronics)和衛星電視公司(StarTV)的一位主管。

除了馬庫拉,這些董事都沒有從事個人電腦業的經驗、不曾在矽谷工作過、彼此不相熟,對蘋果也沒有革命情感。

難怪他們擔任董事期間,會做出兩個差勁決策,選出兩位比較適合管理公司、而非領導公司的執行長。

第一位是麥克.史賓德勒(Michael Spindler),他到蘋果任職前,曾經在迪吉多和英特爾服務,走馬上任後,他遵循史考利的做法,繼續出售蘋果,主要目標是IBM、昇陽和飛力普(Philips);他也考慮是否授權其他廠商使用麥金塔系統,推動蘋果和IBM與摩托羅拉結盟,希望阻擋微軟的攻勢,但這種結盟在科技業中根本沒用。

一九九六年,擔任執行長不到三年的史賓德勒下台,八位董事沒有評估外界的人選,逕自請董事吉爾.艾米里歐(Gil Amelio)出任執行長,要他負起振興蘋果的責任,結果,當然是大失所望。

繼續創業:NeXT與皮克斯

蘋果枯萎之際,賈伯斯過著流浪荒野的生活。被蘋果踢出門後,他把蘋果股票賣到只剩象徵性的一股,一個三十歲的企業創辦人,設法從新開始。

一九八六年,賈伯斯買下皮克斯(Pixar),這家公司由《星際大戰》製作人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所創,有四十四位員工,在製作電腦輔助動畫系統方面頗有名聲。

賈伯斯對皮克斯感興趣,是因為考慮到皮克斯的動畫技術將來可能會影響到個人電腦,但對賈伯斯來說,皮克斯不是最重要的,在買下皮克斯的一年前(一九八五年),賈伯斯創設了一家叫NeXT的新電腦公司,開始了一段艱辛的創業故事,這個故事最後以最不可能的結局走到高潮:在一九九六年被蘋果買下。

NeXT的創立和賣掉之間,寫下很多傳奇,也顯示一個人首次創業極為成功後,第二次創業有多麼困難。

賈伯斯沒有記取蘋果創業第一年時的所有教訓(資金短絀、資源有限、總是擔心能否繼續生存、借用父親車庫當生產線),反而以經營年營業額十億美元的大企業的手筆,來創設第二家公司。

他找來為IBM和美國廣播公司(ABC)設計公司LOGO的保羅.藍德(Paul Rand)來設計LOGO,找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為公司設計浮動樓梯,找著名投資專家羅斯.斐洛(Ross Perot)、史丹福大學和其他人共同投資,成立一家本益比媲美微軟一九八六年公開上市時的新公司。

NeXT變成企業電腦設備的廠商之際,賈伯斯也從天性中抽離,不再設想怎麼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消費電子產品,反而專攻必須靠業務員推銷、由採購中心(公司裡的集體決策)做成採購決定的企業市場,和昇陽、矽圖、IBM、惠普、微軟等公司競爭。

NeXT產銷的電腦設備很快就像賈伯斯推出的其他產品一樣,變成紐約現代藝術館的收藏,但顧客對這種設備印象不深,創辦NeXT公司的團隊在承受壓力之餘,變得心餘力絀,開始感覺到失敗的滋味。

一九九三年,賈伯斯決定放棄系統業務,打算把NeXT公司轉型為軟體事業,但這種做法一向都是電腦公司走上末路的前兆。@(待續)

摘編自 《賈伯斯為什麼這麼神:唯一授權後卻反目的第一手傳記》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蘋果:一個狂人創造的奇蹟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夢幻人生
賈伯斯主秀  蘋果新iPhone今亮牌
【鋒筆天下】臧山:現代童話和美國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