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慧、吳俊婷香港報道)港府建議申辦2023年亞運會,政府申報亞運會諮詢期延期至12月1日,日前有網絡節目邀請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輝及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探討香港在沒有體育政策的情況下,申辦亞運當體育政策來辦是否合適。有市民質疑當局建議的體育普及和精英化的做法。
申辦亞運會當體育政策來辦,令體育普及化。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輝就此強調,推動體育三大方向,包括推動體育的精英化、體育普及化,及推動體育的盛事化,令體育產業延續提高。
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認為,政府今次申辦亞運會不是太足夠,透過亞運會,是不能令體育普及和全面化,令更加多小朋友參與體育活動。他強調,現時香港的體育文化比較薄弱,從殖民地年代一直到現在都是,「大型的運動會和普及體育是否能夠緊扣,政策方針至關重要,需有既定的長期的目標。這是一個體育發展的國家必有的理念。」他舉例說,低層是所有青少年的體育,中層是社區,頂層是精英,低層一定需做得鞏固。這個普及的層面能否在申辦亞運會13年以後能帶動起來做,看來是不可能的事。
雷雄德博士表示隨著香港人口不斷增多,人口的多少是根據規劃去做。「這個體育活動能幫助年輕人的體質,因為年輕人的體質是很差,透過活動這些是可以提升他們的團隊精神,參與及進取精神,如果政府能推進公民教育,透過體育去做,是一個很好的橋樑,應當善用這些設施。」他認為現時最大的問題是出於民政事務局的處理手法上,又批評當局只做自己的事,政府的架構是少做少錯,想進一步推進體育文化好難。
政府在亞運會的投資有145億元,其中的40億元是營運投資,包括整體的籌備、有關的宣傳、推廣、交通、保安及膳食等等;其餘的投資將用在場館的提升。許曉輝指,現時整體的體育設施仍然不足,「我們希望透過亞運會這個機會,加速已經規劃好的場地建設,希望透過亞運會特別建設。」
雷雄德博士表示,政府申辦亞運會涉及不同政府部門的協調,需要得到其它局的支持,香港回歸了十幾年,體育政策一直存在漏洞,「我覺得如果政府決心辦亞運會,應讓市民看到落實的政策,比如5年後在體育方面的人口,由現在的百分之幾提升到百分之幾,我們硬件設施,會是85人升到1平方米的水面面積,可以提升50人就有1平方米,如果落實的話,市民未必會反對。」
對於怎樣在學校進一步推廣體育的問題,許曉輝表示希望能成功推進,又強調體育的精英化、政治化及高級化是持續的投資。「除了提議加強學界已經有2萬不同的(體育)隊以外,政府每年透過不同的(體育)總會,到學校動員支持體育普及化,康文署每年舉辦超過3萬6千個活動。」又說,假如得到市民支持去申辦亞運會,如能成功,會將資源聚集來提升體育發展。
本身有20幾年經驗的劍道員,亦是體育總會會員的關先生表示,不支持政府申辦亞運會,他批評普及和精英化的說法存在很大問題。「身為香港市民,想參與某些運動,體育總會好多方法令到市民參加不到。」市民一直都有投訴體育總會,例如對選拔選手的不公平、規則不夠透明度,投票權有偏差等等,又強調,民政事務局是負責撥款,應該有責任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