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天宇倫敦報導)在結束了多倫多之旅後,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於10月31日飛赴倫敦進行了系列講座《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的第二站演講。此次講座的會場是倫敦亞非學院的劇院,到場的近兩百名觀眾多是慕名而來的倫敦華僑和留學生,也包括一些對中國問題很感興趣的英國本地人士。同時還有多家媒體前來採訪。倫敦時間下午1點,演講正式開始。
本次的主題是「誰說辛亥革命失敗了?」,這也是繼辛灝年先生四年前於倫敦演講後,又一次故地重遊,而此次的命題更是與當前中共大興「辛亥熱」針鋒相對。
近來,中共好似「開放黨禁」般,幾部歌頌二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的電影相繼問世或尚未殺青,且預定的於明年種種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更是有如過江之鯽,可在輿論媒體上,卻要想盡辦法污蔑孫中山及其領導的辛亥革命,稱辛亥革命是失敗了的舊革命,面對如今這種方方面面對所謂紀念辛亥革命的行徑,辛灝年先生條理清晰地以歷史評現今,以事實駁謬論,從各個方面一一抽絲剝繭般,用大量的數據和證據呈現了辛亥革命的真實畫面。
由於有了上一講的基礎,辛灝年先生今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指出最先提出辛亥革命失敗了的是毛澤東,是他於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及此觀點,且自49年中共奪權至今,大陸所有教科書以及各大媒體都說辛亥革命是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是由於此,這一觀點在所有人,尤其是知識份子心中紮下根。但辛灝年早年在研究歷史時對於這樣的結論發出了疑問,辛亥革命失敗了麼?
他認為,看一場革命成功或失敗與否,關鍵是看此革命與其革命對像間的關係,兩者間誰勝誰成功,誰負誰失敗,而眾所周知,辛亥革命完全推翻了268年滿清統治,同時也結束了我華夏21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樣的成就怎能說它是失敗的革命呢?這中狀況僅僅是因為毛澤東一人說失敗,則全國上下不得不異口同聲的「謹尊聖諭」。鑒於此,辛灝年從四個大方面來剖析這一問題。
一 辛亥革命性質
辛亥革命追求的是民權,使中國從「家天下」走向了「民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與其他民主國家相比較而言,英國是從實君共和走向虛君共和的君主立憲,而辛亥革命不但在立憲制度上與其一致,更是建立起當初英國國民所嚮往的新型民主政權,而法國革命所建立起的無君民主憲政制度則辛亥革命完全一致,而辛亥革命在倡導民族解放與民族獨立上,又是與在經歷了獨立戰爭和內戰後建立起完全的共和國的美國如出一轍。俄國的二月革命又與辛亥革命在首要目的上一致,是要求推翻帝制的革命,並且都是直接要求民主共和而不要君主立憲,但其中不包括之後的10月革命,因為那場革命是推翻了民主共和建立專政政權的無產階級革命。
就共產黨否定辛亥革命的理論來講,首先它認為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而辛灝年先生以強有力的證據表示,資產階級從來不是民主革命的中堅力量,也不是領導階層。盧梭、伏爾泰等法國啟蒙思想家都不是資產階級,最先提出三權分立的孟德斯鳩更是貴族階級,英國被稱為護國公的克倫威爾是大地主,領導法國走向民主的革命先賢馬拉、丹東、羅伯斯庇爾等人,都是醫生、律師這樣的自由職業者。由此可見,民主革命並非是資產階級革命,而馬克思之所以將種種民主革命命名為資產階級革命,其目的正是為了要推翻它,因為馬克思思想所建立的是無產階級。辛灝年又舉例當前資本家的現狀,在目前種種血腥壓迫下,有多少資本家站出來給人民說話?相反,又有多少血汗工廠在搾乾著中國窮苦百姓的辛勞,與所謂的無產階級政府在分立分紅?再有,縱觀共產黨的宣傳歷史,那一次不是在鼓吹暴力,要推翻某某,從未倡導過民主。
其二,共產黨說辛亥革命是為了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可辛灝年用事實舉證,1925年時,工人的月薪少則10多塊,多則30來塊,而當時警察的工資才2塊,這不但與先在的情形有著天壤之別,更證明當時的社會不是資產階級社會。對於孫中山先生,共產黨把國父說成是無產階級先行者,但孫倡導的是三民主義,是為推翻專制制度,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國,而共產黨要建立的是個為了保衛蘇聯的專政政權,更是與孫先生的目標背道而馳。而為了混淆概念,中共將中國近代史又給劃分開,將1840年至1919年稱為近代史,1919至1949稱為現代史,而理由是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開創了新紀元,而事實上,次分發是將辛亥革命所做出的重大成果歸位與滿清王朝後的一部份,從而徹底否定辛亥革命的貢獻,並將蘇聯式的暴力革命當作現代史開端。這種徹底否定民主革命的行為,用心何其深。
而事實上,如若有現代史,其開端應始於1911年,從此中國從王權走向民權,變成民主國家。還有單就五四運動而言,工人罷工只不過五四運動中的最後一波,學生才是該運動的絕對主體。且從晚清開始,學生大大小小運動就不斷,有名的如拒俄運動、抗美運動、保路運動等等,都是學生自發的愛國運動,為甚麼單單以五四運動為其劃分的標界?且五四運動獲得了巨大成功,其直接目標都得以滿足,當時被抓的幾百名學生三天後全部放光,沒打一個沒殺一個,對比晚清拒俄運動時對學生的殺無赦,以及當代六四運動時中共出動軍隊鎮壓,很明顯的區別就是政治背景不同——即民主和專制的強烈對比。
二 辛亥革命成就
在政治上,1)劃清了國統界限,結束了千年帝制,建立了民國國統,從此中國不再承認皇權,起碼在形式上,沒有任何人敢再稱皇,即便是權利比皇上還要更集權的毛澤東,也絕不敢稱皇帝。2)劃清了民主憲政和君主憲政的界限,如英國等一些有君憲政國家,之所以保留了君王,耐其歷史背景所行,而在有了眾多憲政國家建立後,中國當然要選擇建立一個更民主、更新穎的政體,即完全民主的共和國,同時,孫中山曾表示過,中國的歷史不同於其他國家,如英國,它能建立君主立憲是因其經歷君主制度尚短,而中國卻歷經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想當皇帝之流太多,因此如若中國建立的是君主立憲體制則必然會導致復辟,因此中國決不能再有皇帝。
正由於在政治上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民主化自民國建立後蓬勃發展,1912年時,光註冊了的政黨就有85個,還有22個政治團體,中國正在走向民主的高潮當中,在輿論方面,也是百花齊放,任何人都可以公開的批評當權者,這由於如今大陸的政治氣候成為鮮明對比。孫中山1912年將總統位置讓給袁世凱時,曾說過「打江山不是為坐江山」,在同年制定的《天壇憲草》中,頭一條就規定,「中華民國永遠為統一民主國」,第111條規定,「國體不得為修正之議題」,在此憲法下,中國將永為民主共和國家,然而1949年毛澤東將該憲法廢除。
在經濟上,1911年到1919年這八年當中,中國的民族工業市場經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整個民族經濟在短短的八年當中投資總和等於滿清皇朝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總和,高達2億多,在經濟形態上,滿清時期只有少許商會建立,而民國後,即便是小小村鎮亦有商會存在,而特別可貴的是在1914年3月15日在上海建立了全國性的工商聯合會,它完全是一個民間團體,沒有任何黨派和政府組織介入的自主工商業聯合會,因此辛亥革命完全打破了皇朝經濟和專制改良經濟的封鎖,真正開始了中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時代,而這一成就也於1949年冰消瓦解。在經濟規模上,當時在中國出現了一大批煤炭大王,鋼鐵大王,火柴大王等許多民族工業巨頭,私人銀行的數量和投資額也是逐年的倍增,而當時尚未成立國家銀行。
在思想文化上,辛灝年認為近代史的思想啟蒙分為兩部份:晚清思想啟蒙運動和辛亥啟蒙運動。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各種新思想就已經開始萌發,受到外來思想的啟蒙,國內興起了一陣改革熱潮,而康有為、梁啟超更是首先提出要改革制度,同時,外國名著不斷的被翻譯而流於中原,正是在這種輿論和文化的巨變中,陳天華首先在《猛回頭》中提出滿清已是洋人的朝廷。而孫中山於1905年同盟會建立時更是提出了三民主義,如此真諦,如此思想啟蒙影響了無數的留學生和幫會,這些階層也是革命初期的主要力量,沒有這些晚清思想啟蒙,就不會有辛亥革命的成功。經過了這長達70餘年的思想啟蒙運動,中國的民主文化在不斷發展,中華民國建立之後中國人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自由,信仰自由,新聞輿論自由,這正是因政治上的民主共和的成功必然要帶來思想文化新聞輿論的自由,1913年7月中國的民間報社多達500多家,1915年袁世凱復辟的時候,全國的這500多家報紙同一天反對袁世凱復辟。人民有了自己聲音,有了思想輿論文化的自由,自然就給文化的發展帶來蓬勃的生機。
1917年,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提出打倒貴族文學,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中撰文反對專制文學,宣傳自由文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使得白話文文學在短時間獲得普及,1920年,北洋政府規定全國小學課本一律使用白話文。同時,文學社團的出現更是風起雲湧,有名的如北大的「新潮社」、創作《禮拜六》刊物的「鴛鴦蝴蝶派」以及由郭沫若、郁達夫這些最能代表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創造社」,而在這其後出現了種種流派,各種思想林立,相互間爭鬥的不亦樂乎,這種自由文化的氛圍不正是辛亥革命後的辛亥啟蒙運動所帶來的?開啟中國新文學時代和創造出了一大批優秀新文學作品,直到今天,世人還無法超越它。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自由給文人創造了完全可以自由創作的時代條件。
三 革命教訓
辛灝年認為,革命黨正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與改良派的關係,才找成了巨大的損失。當時的革命黨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十分執著,為了達到理想,不撞南牆不回頭,百屈不撓,孫中山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在辛亥革命前先後10次起義,都失敗了,但最終武昌起義一朝成功,終成大業。再有就是財政短缺,1895年至1905年這10年間,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派僅僅得到資助32000美元,而康梁的保皇黨自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出國,至1902年其在短短四年間共獲捐贈高達1500萬美元,相當於如今的美元三個多億之多。而改良派,也分為幾種,一種是專制改良,其本質是為了苟延專制制度,在行政、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適量的改良。還有一種是民主改良,也分兩種,一種如滿清時的立憲派,他們欲在專制體制內部將其改良成民主制度,而這一派人多是有些自欺欺人,還有就是在民主制度初步建立,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在民主制度的大前提下,逐步去進行改良變革。
在1898年前,當時的改良派,為了國家富強,重整風氣,提出了種種的改良方案,這在當時是進步的,但自1898年慈禧處死戊戌六君子後,改良派則多是一方面維護其改良的目的,同時又要維護這個行將就木的王朝,甚至為其剿殺革命黨而出謀劃策,此時的改良派已經成為了專制政權的幫兇和爪牙,是反動和退步的。但改良派之所以長時間受到支持,是因當時的改良派多是知識份子,受到民眾擁護,因為相比較革命派的武裝推翻,普通百姓更傾向於安穩的社會,但這僅限於改良前期。
而當時的改良派的組成,首先是當權者,如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這些封疆大吏,當時中國所有的現代化工業設施以及企業都是這些人所創辦的,但他們的初衷仍是要維護這個政權免於垮臺,李鴻章曾有句名言:「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慾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責?」其次就是當時社會名流,比如商界領袖盛宣懷,文人名士康有為、梁啟超,他們是能在改良中得益的既得利益者,剩下的還有投機分子和流亡人士,他們也都多少能從改良中或多或少的得益。這些人的特點,當前或者曾經,亦或者是嚮往混跡滿清官場的,這些人雖然普遍高修養,有文化,但同樣又擅權謀。其命運多是走上風的,不但其提議多得到施行,且官運亨通,即便是得罪慈禧的康黨,其很多改良的倡議也在不久之後實現了。在滿清40餘年的改良歷程中,確實是有著巨大成就,甚至也孕育出革命黨。
1900年後的慈禧新政中,廢科舉使得在海外的留學生不斷增多,當時去日本留學的最多,而其中八分之一參加了同盟會,變成了革命黨,而練新軍的政策更是練出了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的武昌新軍,預備立憲的結果,更是讓世人看清了這個腐朽政府的真面目,因為其內閣成員中絕大多數是由皇族組成。這些都是很有趣的現象,因為雖然改良派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和鞏固這個專制制度,但卻加速了其滅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改良的後階段,再也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甚至人民是反對的。大量稅收用於辦學堂後,能上學的卻是貴族子弟和富人子弟,而窮人的孩子上不起,當時放火燒學堂的事件屢見不鮮。練新軍消耗了巨大的軍費,但這些軍隊卻多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創立警察同樣用了大量財源,但他們諂媚洋人,保護當權者和商人的利益,卻侵害人民的利益,被百姓稱為「罪惡的溯源,敲竹槓的機關」。
作為參議院的前身,恣議局中的成員,不是進士、舉人就是官員,他們所代表的是滿清政權的利益和上層階級的利益,而其「利益」是從百姓中剝奪的,當時的暴動可謂遍地開花。因此可見,百姓不是這場改良運動的受益者,而是受害者。而正是在正中背景下,革命的星火開始燎原。
在革命派與改良派的關係發展中,辛灝年總結為四個階段:革命團結改良,改良拒絕革命;改良攻擊革命,革命批判改良;改良參加革命,革命最終改良;革命讓位改良,改良謀殺革命。
四 革命使命
辛亥革命的原則就是三民主義,因此單就這但而言,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對比其他民主國家的革命歷史,中國帝制時間最長,不可能短時間內完全消除專制思想,雖然民國建立後,袁世凱和張勳先後復闢地址,但一次83,一次才僅僅11天,敗的是復辟專制,民國沒有拜。北洋割據年代雖然使得中國一度陷入混亂,但1926年蔣介石領導的北伐軍開始北伐,一直到1928年東北易幟,北伐成功,再次統一中國,定都南京。直到1949年,被稱作比美國憲法還民主的中華民國憲法被毛澤東廢除,將中華民國國號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台灣的民國政府仍然作為辛亥革命的僅剩果實屹立在那裏。辛灝年認為,當前國人仍然需要繼續這場革命,即護國護法,「國」是指中華民國,「法」是指中華民國民主法統。
在結束了長達將近三個小時的演講之後,辛灝年回答了一些在場觀眾的提問,在被問到對於如今海外留學生這些年輕一代不關心國家大事,民生大計,更多的是只為自己謀生,辛灝年認為年輕人是十分容易改變的,他舉例滿清時的拒俄運動,海外留學生由支持政府,到被鎮壓後的覺醒,最終投身革命,這一事例告訴我們,不要責備年輕人,要推動他們、幫助他們,相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