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中西結合家庭不同的感恩節

人氣 59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呂海舊金山灣區報導)感恩節是美國傳統的節日,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前殖民地時代的初期,而「火雞」和「南瓜餡餅」是傳統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後來「火雞節」成為感恩節的代名詞。但說到吃「火雞」,許多華人的反映是:「火雞沒啥好吃的」;對於來自古老東方文明,又有著悠久烹飪歷史的中國人來說,這可是大實話了。

那麼中國人在西方是怎麼過感恩節的呢?一些中西聯婚的家庭,他們又是怎麼樣過「火雞節」的呢?我們來看一看以下三個中西結閤家庭的故事。

安娜和亞伯拉罕

安娜於1990年來美國就讀物理系,現在硅谷一高科技公司擔任資深工程主管,3年半前,她與來自西亞圖一個傳統美國家庭的土木工程師亞伯拉罕結婚,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去年感恩節,亞伯拉罕特地下廚,為太太、家人和中國朋友們,製作了一套傳統的感恩節晚餐。他回憶當時的情形:「他們都非常緊張,他們都非常緊張,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吃過這些東西。」

但當問到家人和客人是否喜歡晚餐時,亞伯拉罕說:「這又是一個文化上的差異:你永遠也不知道他喜歡還是不喜歡。因為對一個中國人來說,他可以坐在那裏說:『嗷,這個很好吃』,但他真正地意思是:『這個太難吃了』」。

今年安娜本來想請朋友一起來吃火雞,但問朋友時發現大家都已事先有約了。她說,如果只是家人自己慶祝,就不吃美國餐了。但亞伯拉罕說,如果今年邀請朋友聚餐,他還會擔任廚師,唯一的不同是,可能會讓安娜的母親做一個中國菜,讓中國朋友們能吃得上口。

當問到安娜的第一個感恩節時,還真有一段寒酸的回憶。「第一個感恩節好像沒過,因為那個時候是學生,然後我一個人,好像我當時跟兩個同室,她們回家了,我就一個人」,她說:「那個時候口袋裡沒有錢」。

現在安娜購買的房子和汽車,還與亞伯拉罕結了婚,他們的兒子已經一歲多了。對有房子住還有足夠的食物吃,亞伯拉罕表示感恩。安娜則對自己的父母表示感激,因為他們在幫忙帶孩子:「他們很辛苦,還有幫著做家務啊、做飯哪」。

當問到她對感恩節有甚麼看法時,來美多年的安娜笑道:感恩節最大的好處是能多放兩天假。但對於來自傳統美國家庭的亞伯拉罕,感恩節意味著甚麼呢?

雖然在中西方文化中,節日時期家庭團圓和聚餐的形式相同,但亞伯拉罕認為,中西方節日的起源不同,歷史故事不同。他說,感恩節雖然在不信教的家庭中,可能失去了其歷史意義,但在信教的家庭意義還非常強烈,例如在他的家庭中,聚餐時要禱告,感謝生活中的一切所賜,所以感恩不僅是一個名詞,而是實質。
與中國傳統聚餐相同的是,節日期間的晚餐比平常更加豐盛、量多,親朋好友一起歡度時光。

在亞伯拉罕的家庭裡,準備感恩節晚餐分工有序,他記得小時候母親是廚師,早上或者下午就開始烤火雞,並烤麵包、做土豆泥和醬;父親負責切割火雞,妹妹準備點心,而不燒飯的亞伯拉罕就負責最後的洗碟工程。他的兄弟上學學習烹飪後,就代替了母親,成為了家裏的節日廚師。

傳統用餐時,餐桌上的擺設整齊嚴格,每一盤菜都挨個傳遞,每人自拿所需,與中國人用餐差異很大。許多中國人並不喜歡吃火雞,但美國人是否真地喜歡火雞的味道呢?這個問題必需得問。而有問必答,亞伯拉罕爽快地答到:「我喜歡火雞,我們儘可能地吃」,節日晚餐過後,連剩餘的火雞也不浪費,用於做今後幾天的火雞三明治。

特麗莎和羅傑

特麗莎31年前從中國大都市上海漂洋過海,來到太平洋的彼岸,進行藝術深造。為謀生,她曾創業製作絲綢服飾,但對藝術的追求與嚮往,終究使她在放棄成功的事業,從新走回藝術生涯。

羅傑出生於英國,24歲時加入皇家空軍,退伍後到香港工作27年,羅傑和特麗莎兩人在香港見面,結婚後倆人常居舊金山北灣馬林郡。

今年的感恩節特麗莎和羅傑將與特麗莎的姊妹和先生、母親和朋友一起聚餐。作為家庭主婦,特麗莎承擔了製作節日晚餐的任務。那麼在這個中西結合的家庭中,感恩節晚餐將吃些甚麼呢?

「你知道中國人不喜歡火雞」,特麗莎首先說,回憶31年前剛到美國時,第一個感恩節是在一個朋友家度過。當時也同從上海來的朋友,比她先來美國,便邀請了她到自己家一起聚餐。特麗莎說,那也是朋友第一次做火雞,對自己來說看到火雞非常驚訝:「那麼大一隻雞,那麼填料,都不知道該怎麼吃」!

但去年的節日晚餐深受大家的歡迎,所以今年她還會復職去年的菜單:八寶糯米鴨、蒜豬排,還有上海小吃。「我記得在上海時我媽媽喜歡大白菜」特麗莎說,此外還有海蜇伴蘿蔔絲,和寧波上海菜──鰻魚乾。

「我媽媽要早吃,因為老人不想吃飽了肚子上床睡覺」,孝敬的特麗莎說,她準備提前一、兩天買菜,然後在節日的當天早上做菜,然後下午三點開始用餐。

但對先生羅傑來說,只有中國菜怎麼吃呢?特麗莎準備週三先做填料和點心,但她並不喜歡南瓜餡餅,所以感恩節的點心由布丁代替,而布丁的食譜是先生家庭的祖傳,來自於羅傑的母親。

對不久前剛成為美國公民的羅傑,感恩節節也是一個新的體驗,13年前他在現在的新家,與家人一起度過了第一個美國感恩節。今年感恩節期間,他對擁有健康和快樂表示感謝。在英國雖然沒有感恩節,但他表示那裏11月有豐收慶祝,是為感謝豐收的傳宗教慶祝,人們去教堂感恩,而不是節日。

特麗莎則說,首先感謝自己擁有健康,還有有一個甜蜜和慈愛的丈夫和家庭,「所以相比其他人,我們有很多要感謝的」。

張大衛和詹妮弗

94年從貴州來美國的張大衛,現在硅谷一高科技公司就任計算機軟件工程師,當問到第一個感恩節是怎麼過時,他回憶,當時94年來美國,在一所教會大學就讀會計。第一個感恩節是在主教家裏度過,對第一次享用火雞的感受時他表示:「我自己個人覺得火雞沒啥好吃的」,覺得有一種「篷篷地那種感覺」。

張大衛表示,感恩節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但自己並沒有甚麼特殊的感受。但在學習生涯中,命運安排了大衛遇上自己將來的太太詹妮弗。詹妮弗來自猶他州,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當時也在同一學校就讀會計。

將時間快速推進16年,今天張大衛和詹妮弗已經成家,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麗雅,今年5歲。原先在通訊公司擔任金融分析工作的詹妮弗,現在家裏擔任起傳統家庭主婦的職責,而張大衛一人在公司上班,承擔家庭的經濟重擔。

在感恩節期間,他表示感謝自己有一個工作和穩定的收入、有住房、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庭。詹妮弗她則感謝丈夫、女兒、自己的父母、與兄弟們和他們的家庭。

那麼美國人是怎麼過感恩節的呢?與中國人國際有無區別呢?詹妮弗回憶小時候過感恩節,會到祖父母家吃晚餐,那是一個大團聚:有叔叔、嬸嬸、舅舅、阿姨、還有堂表兄弟和姊妹。長大後家庭中的傳統感恩節,在自己的父母家過,節日晚餐包括火雞、填料、土豆泥、甜薯和南瓜餡餅。

當問到度過最難忘的感恩節時,詹妮弗說:「那是我在大學過度一年回來後,很長時間沒看到家人了,感恩節的意義和慶祝,當我與他們在一起再見面時,顯得更加深刻」。

現在大衛和詹妮弗遷居加州硅谷,有了自己的家庭,感恩節就在自己家裏或和朋友、鄰居一起過節。大衛表示,自從搬到加州後,在過去的幾年裡感恩節一直在朋友家聚餐,因此不自己做菜,今年也將是如此。

相關新聞
感恩節慢跑、服務與迴饋
春榮﹕感恩節你家(還)吃火雞嗎﹖
中式火雞應節  感恩節的中國味
傳統感恩節前習俗 奧巴馬赦免火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