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裔移民 體驗私立學校甘與苦

人氣 201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來自大陸的余女士一家三口移民加拿大時,兒子讀一年級,因為完全不懂英文,學習跟不上。余女士花了8千多加元,把兒子送去私校一年便解決了問題。

余女士剛到多倫多時,兒子在公校讀一年級,因為英文跟不上,在家做作業都有困難。丈夫忙於工作,余女士也幫不了兒子。一年後他們決定送孩子上私校,全家搬到萬錦市住,讓孩子到蒙台梭利(Montessori)上二年級。

一年的時間,孩子完全變了樣。余女士表示,私校每班學生少可能是個原因,老師能對每個學生給與足夠的關注,對每個小孩都了解得很清楚。老師是根據學生的程度因人施教,一切都在學校裡解決了。

讀3年級時,這孩子回到公校上學,英文已經沒問題,作業都能獨立完成,甚至在學校裡就把作業做完了。余女士說,私校老師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這點公校就做不到。


多倫多私立學校The Country Day School的2010年畢業生(圖片來源:The Country Day School)

私校教育效率高

私校教學的效率確實不錯。余女士的兒子只上了一年蒙台梭利學校,英文就完全跟上要求,而且學習很積極。

余女士說,上私校時,他覺得老師很重視他,所以學習很積極。私校老師的要求更嚴,但孩子說更開心。他數學很好,不斷得到老師鼓勵,去做得更好。他們不把學生限於只學本年級的內容。

與公校比較,私校的打分也更反映出實際情況。她說:「我能明白,確實應該給這個分。但公校有時給分就不太令人明白。」

馬太太的兒子從2歲開始上蒙台梭利學校,她對這所學校的教育效果非常滿意。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試著學1、2年級的知識,在玩遊戲中教知識;4歲就學會一些比較複雜的句子;5歲已經學公校2年級的數學,開始讀分章節的書了。馬太太說,很多華人喜歡這樣的教學方法,學校裡80%以上是華裔學生。

不過,這所蒙台梭利學校只接受6歲以下的學生。馬太太在兒子讀一年級時把他轉去了公校。


學生受益於廣闊的體育設施,包括田徑運動。(圖片來源:The Country Day School)

希望看到孩子全面發展

馬太太的兒子6歲時,公校一年級的內容已經學過,通常父母會繼續讓孩子讀私校,但馬太太卻不想讓兒子在學科上太超前。她說:「私校的理念,就是讓你在學科上拿第一。公校不強調分數,但希望學生全面發展。我覺得不是學科好,孩子就算成功,其他各方面的技能都應該得到發展。」

為避免兒子在公校覺得沒意思,馬太太把兒子送去法語公校。她說,他在學科上雖然已經超前了,但法語屬於新學,應該會有興趣,也能夠跟得上。現在兒子已經在上二年級,功課都能獨立完成,她只負責督促他練鋼琴及小提琴。

余女士的兒子在私校讀完2年級後,也轉回了公校,全家也搬回多倫多住。她說,她覺得長期讀私校也不好。私校講究個人能力的發展,不太講團隊精神。「比如說你數學特別好,老師會說,你會了,不要去教別人,別人不懂要問老師。」

「我覺得他的底子打下來就好了。」 余女士表示,他比較喜歡公校講究合作精神,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肯定需要講合作。不過,孩子回公校後,學習的熱情確實沒有在私校時那麼高。


音樂是學校的「教育與平衡」的組成部分。(圖片來源:The Country Day School)

私校自定高標準

加拿大安省有大約700所私立學校,他們通常都有比公校更高的標準。擁有720名在校學生的The Country Day School就自定是為上大學而設的學校,7至9年級學生的入學需要看SSAT成績。

該校行政總監David Huckvale表示,對12年級學生,學校只教準備上大學的課程,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資源。而公校則需要包括上專科學校,以及就業的準備課程。

「因為是私校,我們可以這樣做。主要是吸引計劃上大學的學生。」他說,「我們過去幾年的平均上大學率是96%。有時會有個別學生選擇上專科學校,但準備上大學的課程同樣適用於他們。」

按學校過去10年的記錄,高中畢業率是100%。Huckvale說,學校標榜的是「平衡教育」(Education with Balance),讓學生有高水平的學科標準,同時發展生活上的其他技能,即平衡學科、體育、藝術、領袖技能、創新能力及個人品格等。學校除了有音樂及戲劇課程外,還有課後的俱樂部計劃,包括設計、電腦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學校還有一個同齡人相助計劃,鼓勵同學之間互相指導功課。

學生上午8點到學校,8:45開始上課,下午3:15結束,與公校沒多大區別。3:30至4:30是額外課程時間。

不過,學校在教學的每一方面都設有一名總監,他們需要保持與教師的聯繫,時常要去課堂旁聽,保證教學質量達到標準,保證教師有需要的資源支持。Huckvale說:「我們也向學生及家長收集大量的反饋。」

「學生及家長也在選擇學校,他們知道我們的標準及教學目標。」他說,所以這些學生基本都是學習勤奮,而且有很好的家庭支持。

有拿A+的學生上了牛津大學,非常成功;拿B的學生上了當地的大學,盡了他們的努力,也是成功。Huckvale說,校方及學生都滿意,使這個學校能繼續存在下去。

Huckvale表示,他們也跟蹤學生上大學後的表現,發現第一年是比較困難。但他們的學生主要是在適應獨立生活方面需要一點時間,「但在學習上,他們是完全準備好了的。」

上私校需經濟實力 家長疲於奔命

看起來有點錢,這麼重視孩子教育的華裔家長應該都要考慮私校了。其實不然,私校也有私校的問題。家庭條件很好的李女士的兒子在私校二年級。

上私校一般除了有錢,還得要考試。為了讓兒子進私校,李女士努力讓兒子超前學了兩年,考上個私校。這家小學華人的比例控制在15%。本以為進了私校後,學習的問題就可以交給學校了。結果發現,你要保持住這超前的兩年,就還得課外到處找人教。

「那老師幹什麼呢?想盡其他招折騰家長和孩子唄,就單說過節吧,從年頭,到年尾,可不帶停的。」 李女士有點無奈地說。

私校的捐款多。一學期一個孩子一兩千捐款給學校,是平常事。對學校最有貢獻的家庭,孩子有機會在學校拉拉隊穿上與眾不同的衣服,站在中間被眾星捧月般地拍照,照片會在學校走廊的最顯眼處—-盡顯榮耀!

做義工,是進入普校的基礎,進入名校的資本。私校有錢的父母更是讓孩子出奇致勝,小小年紀就開始用父母的錢張羅成立基金會,慈善會。

如果不幸成為三個私校孩子的家長,每天看電子郵件都看不完,來不及看,天天有事,捐款,孩子的生日,家長的義工……..家長忙死,每天折騰不完的事,還時時刻刻膽戰心驚有沒有沒盡到的責任和義務,以至讓孩子在家長的疏忽裡又受了委曲。

公校與私校之爭

不論是從教育經費、師資力量還是從教學硬件上來說,公校都比大部分私校強。加拿大各級政府每年在教育上投放大量的資金。2009-2010年度,安省給每名學生投放的資金是10,450元,還不算在教育設施上多年來的大量投資。私校的學費在數千元至5萬元不等(包括寄宿學校),大部分私校的學費在1萬元出頭。

不過,私校學生的成績普遍比公校好,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究其原因,有人認為,公校班級的人數多,不容易照顧好每個學生。其實,多倫多公校1至3年級每班人數標準是20人以下。位於多倫多北面小鎮King的私校The Country Day School是18人,其學費是21,725元。

私校的一個明顯優勢是可以選擇學生,同一班的學生如果水平基本相同,老師就可以有針性地施教,學生成績提高也會較快。公校則必須接收學區內的所有學生,一個班的學生水平會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困難;有些學習有特別困難的學生,公校還需要提供特別的輔導。

也許是這個原因,私校可以特別強調學科成績,而且做得很成功。多倫多公校則強調學生在身體、思想及精神方面同時得到發展。公校有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學校在教的是學生,而不是學科。

不過,公校學生整體學科成績差正受到批評。《我們的學校出了什麼錯?》(What’s Wrong With Our Schools?)一書的作者,緬省高中教師Michael Zwaagstra提到,公校的教學大綱缺乏內容,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倡反對考試的理念,有些教育局的政策不給學生不及格的分數等。

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的報告顯示,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輟學率達到14%。輟學的原因包括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科成績差及缺乏好的學習習慣。Zwaagstra對於高中未能足夠重視學科教育表示失望。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需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相關新聞
北京將全面接管藏區私立學校衛生院
私立學校報名人數增加
私立學校董事長:神韻是最好的教育
安省將規範私立學校亂給「A+」現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