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實驗監獄 The Experiment》(又譯死亡實驗)看過預告,已大概了解這是一套令人壓抑的電影,不過沖著此次電影是由美國著名電視劇《逃》(Prison Break)製作人保羅舒林 (Paul Scheuring) 執導,一向善於監獄實境拍攝的他,配上兩大奧斯卡影帝艾哲倫寶迪 (Adrien Brody) 和科華士韋德加 (Forest Whitaker) 強強對戲,會把如此壓抑與黑暗的主題變成怎樣實在令人好奇。
《死亡實驗》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金巴多教授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為基礎拍攝的影片,故事講述科學家在社會上招募了一群普通民眾,參與模擬監獄的人性實驗,許諾在實驗圓滿結束後,每人可得到一筆豐厚的酬金。這群人被分別賦予特別的身份,一方是獄警,一方是犯人。最初為了酬勞以一種遊戲態度來參與的這群人,在失去自由,且雙方地位和權力極度懸殊的情況下,心理慢慢地發生了改變。身為獄警的一方以不違規為由,開始輕度的懲罰,當看到犯人們怯懦的聽之任之時,他們在這種控制中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以至於到後來,逐漸沉溺於被權利催生而出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而泯滅良知,致使暴力不斷升級,超出了規則和底線,最終釀成血案。
電影的主題對人性之醜惡不加掩飾,平民百姓被賦予權力後變得如此醜惡,看後確實令人壓抑。電影中那個紅燈,正代表著社會的制度和道德底線,Barris(科華士韋德加飾)在扮演獄警期間一次又一次地試探底線,在紅燈一直沒閃亮的情況下,其人性陰暗逐漸浮面,理智和道德全無,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回顧今天,驅使獄警作惡的「無底線權力」與「作惡無成本」甚至是「作惡有獎」不正正在我們的祖國大行其道嗎?當回家打開報紙,如此觸目驚心的罪行,不就是那個實驗監獄的現實寫照嗎?
電影探討人性主題的確值得深思,如果有一天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景,每個人在面對時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你應該怎麼做呢?
電影最後以暴易暴提早結束了這場罪惡,雖然筆者並不欣賞。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正如電影中,獄警亦有良知未泯者:有人醒覺要退出、有人出聲制止,雖然未能立即改變現實;但當從這封閉的空間出來後,當久違的陽光和草地出現在這些「獄卒」和「犯人」面前,每個人都像是從一場噩夢中醒過來,能問心無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