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這是個全民弱勢的時代

五嶽散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弱勢群體一詞現在挺流行,原來這倒霉名詞說的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較低,徘徊在貧困線邊緣;就業不穩定,容易失業;工作條件惡劣;缺乏社會保障的人,加上點兒收入雖然不低,但在社會上風評不佳的社會邊緣人,一起構成了這麼個社會階層。說白了就是那種要不然是窮人、要不然是被人歧視的人。

但您看現在用這個詞的場合可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基本上誰都在用。《人民日報》刊文《收入差加大致國民弱勢心理蔓延》,其中說到不但是出租司機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街頭小販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就連記者與大學教授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覺得自己是弱勢的心理在社會上蔓延,幾乎到了人人皆覺得自己是弱勢的地步。而這個原因則在該文中被歸結為收入差加大,所以大家就都覺得自己弱勢了——原來在人家看來,弱勢心理就是財迷的嫉妒啊。

要我說,《人民日報》這次又像一位庸醫一樣,一眼就看到了肌體上的爛瘡,然後說這是感冒引起的,最終開了一包”瀉停封”。收入差加大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貧富差距加大罷了。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怎麼能導致人們覺得自己是弱勢呢?如果這個邏輯用在赤貧階層上還說得過去,這種感覺怎麼能蔓延到幾乎所有社會階層中?

過於貧窮當然有弱勢心理存在,但只要是到了一定的收入水平或者社會地位,按說這種因為收入差距帶來的、類似於自卑與危機感的情緒就沒那麼強烈。因為即使我買不起遊艇、住不起五星級酒店,也不會覺得社會生活當中我沒有自己應該具有的權利嘛。在一個經濟如此發達的社會,解決了基本溫飽、甚至出現了初具規模的中產階級之後,這種弱勢心理的人群應該漸漸減少才是,畢竟很多有著弱勢心理的階層都有了最起碼的生活保障,按說應該具有了更大的安全感,沒想到我們這裡倒是反過來了。

之所以如此,與收入差距根本沒有一毛錢關係,而是在個人基本權利不能得到保護的情況下,大家才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自己的生命、財產與尊嚴隨時可能剝奪。那個溫飽的、安全的環境,隨時有可能不屬於我們,就像強拆一樣。豬長得再肥,面對屠夫它也只能是弱勢的。

而這種弱勢心態不是一種從上到下的壓迫感造成的,而是從四面八方湧過來的。幾乎每個社會階層都在某一方面是強勢,但在某一方面又是弱勢。最好的例子是前段時間爆出的為了拆遷而株連的被拆遷戶的公務員親屬,不可否認他們在某些方面是強勢的,但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是弱勢的。

這種全民弱勢的社會環境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沒有基本權利的保護下,今天是我侵害你、明天是你侵害他、後天可能就輪到我了,沒有一個人可以超越這個網絡,早晚都能嘗到滋味,然後大家就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

在這個每個人都是豬、每個人也都可能是屠夫的環境下生活當然是件挺痛苦的事兒,讓《人民日報》一說,這種源自體制深處的不安全感居然還變成了財迷的嫉妒心態,這事兒當然挺不靠譜。為什麼會如此?這大概是因為有些原因是說不得的,只好找個最無關痛癢的理由,或者更離譜一點的話,就是誤導大家把憤怒集中在所謂的有錢人身上。可是您看曾經的首富黃光裕,他現在自己都在坐牢呢,他難道不是弱勢群體?他也是算的。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官民兩種邏輯如天人永隔
五嶽散人:風水出奇官
五嶽散人:賣炭翁是如何被搶劫的
五嶽散人:幸福的印度小商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