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1月10日訊】11月2日,美國舉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選舉(即,介於兩屆總統選舉之間的國會選舉)。選舉結果:共和黨大勝,民主黨大敗,茶党初露頭角。
在此之前,美國還是民主黨的天下,不僅總統和政府是民主黨人,國會也由民主黨主導,過半州長也是民主黨人。經過這次中期選舉,國會兩院中,眾議院轉由共和黨主導(435個席位中,占239席。選前為179席)。參議院中,因只改選了三分之一,民主黨仍占多數,但共和黨勢力增長(100個席位中,占46席。選前為41席),逼近民主黨。全國50個州長位置中,共和黨達到29個(選前為24個)。
美國輿論認為,這次選舉,是美國選民對總統奧巴馬投下的“不信任票”。僅僅兩年前,扛著“改變”大旗、高票當選總統的奧巴馬,如今遭到選民的“改變”。
奧巴馬及其民主黨之敗,敗在經濟。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回升乏力,政府赤字劇增。面對空前糟糕的經濟局面,美國民眾,不僅失望,而且憤怒。代表草根階層的茶党崛起,適時宣洩了這種憤怒。
就在經濟萎縮、政府債臺高築的低迷時刻,政府本應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到可以創造利潤和就業機會的領域,並力爭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奧巴馬卻堅持民主黨慣行的“大政府”政策,擴大政府規模,增加政府開支,讓更多低收入或無業者領取政府救濟;尤其,一意孤行的推行“全民醫療保健計畫”;並出資挽救瀕臨破產的大企業大銀行,甚至將兩家本應倒閉的大型汽車公司國有化。這些舉動,不僅背離市場經濟原理,釀成“大政府”與高失業率的惡性循環;而且讓政府背上過重負擔,進一步惡化債務與赤字。
在國際上奉行妥協路線的奧巴馬,在國內奉行的,卻是“極端路線”,即美國式的“極左路線”,歐洲式的“社會主義”。期中大選的結果,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美國人要求回歸自由經濟和個人價值的心聲。
期中選舉中,奧巴馬試圖用一句反詰來折服選民,他問道:“要知道,究竟是誰造成了這些問題?”這裡,奧巴馬暗示:是前任總統布什及其共和黨政府造成了今天的經濟問題。
且不說,兩年前出現的經濟危機,是全球性經濟危機。再說,美國人選出新總統,不是要讓他來發現“誰造成問題”,而是要讓他來解決問題。能否解決問題?是否兌現“改變”承諾?美國人民只給了他兩年時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個民主大國的民意變化,是如此快速、客觀而無情。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美國期中大選中的“中國因素”。選舉中,兩黨候選人紛紛打出廣告,指責對手將美國人的納稅錢和工作機會,都拱手讓給了中國。候選人批評中國,就能得到選票,從中反映的,不正是美國民心、民意?與民主黨相比,共和黨更為反共和親台,中期選舉後的美國,必然轉向,中美關係,中美台三角關係,都勢必發生微妙變化。
由中共代表的“中國形象”,何其惡劣?竟成為美國選戰中各方主攻的靶子!對外,操縱人民幣匯率,低價傾銷商品,人為製造貿易順差,放縱盜版、抄襲、剽竊,是中共當局轉移他國財富自肥的陰招;對內,壓低工人工資,無視民眾福利,放縱官場腐敗,人為製造貧富分化,則是中共當局維護自身政權的需要。
如果中國政府投資,需要像他國那樣,兼顧民眾健保、住房、教育等福利;如果中國政府行為,能夠像他國那樣,維護智慧財產權與商品專利—-是否還能輕易獲得經濟增長?那種單一的、表面的、高速的中國經濟增長“奇跡”,豈不成為無根之絮、無本之末?
實際上,中共內外“經濟政策”,所謂“中國模式”,顛覆市場經濟,挑戰文明規範,對他國構成直接經濟威脅。
眼見得,獨裁而貪婪的中共,不僅成為中國的問題,也成為世界的問題。人類文明進化的步伐,因中共的存在而大大放緩,甚至倒退。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