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仁德國報導)二十年前10月2日到3日的夜間,成千上萬的人潮從德國各地湧向柏林的地標──布蘭登堡大門前,東德著名指揮家庫特•馬祖帶領樂隊一遍又一遍奏起貝多芬的《歡樂頌》,樂曲和鐘聲響徹雲霄,焰火禮花升騰閃耀,人們歡呼擁抱。自從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德國人一年內第二次迎來了這樣舉國歡慶的盛會──分裂了四十年的民主德國(東德,DDR)歸入聯邦德國(西德,BRD),德意志民族重新統一在自由民主的天空下,10月3日成為統一後的國慶日,又稱「統一日」。
二十年來,每年國慶前夕,負責前東德地區重建的德國聯邦內政部都要發佈一份年度統一報告,介紹合併後的建設發展成就。今年9月22日,內政部長托馬斯•德梅齊埃在介紹剛出爐的二十年成就報告時,稱可以做一個「讓德國人驕傲的總結」,在「從1990年至今的短時間內達到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他把這首先歸功於民眾,是他們以自信和堅定之心,書寫了史無前例的轉型篇章,「過去的二十年,是所有德國人共同創造的成功和成就歷史。」
二十年實現了很多
前東德社會主義政府垮臺後,留給民眾和西德民主政府的,是一個被計劃經濟制度毀壞了的國民經濟爛攤子。在巨大的投資和扶持政策下,二十年後有了飛躍的變化,前東德五個州和東柏林的經濟數據逐漸跟上了西德水平。
統一報告顯示,前東德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91年的9,751歐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人均19,500歐元,翻了一番,而西德的同一指標1991年為24,872歐元,2009年增長到27,929歐元,漲幅只有12%。(中國2009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711美元,約合2,855歐元)。
如果進行同期類比的話,1991年東德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西德五分之二,而到2009年已超過西德的三分之二多。
從經濟結構上來看,東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加強,從1995年開始第三產業不斷增加,形成了以太陽能和環境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工業。經過私有化,原來的東德集體公社化身成三萬多家規模各異的農業企業。僅在發展地區經濟方面,聯邦政府在過去二十年投入東德的資金超過550億歐元。
為了促進工業,德國政府對東德的交通和通訊等基本建設投入巨大,在前東德地區新建了近兩千公里的道路,投入330多億歐元進行路況改建。
表現在百姓生活方面,1991年東德的人均月收入是595歐元,2008年增加到1,290歐元,而西德人的人均月收入從1,148歐元增加到1,653歐元。
根據德累斯頓Ifo研究所日前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東德每一百戶家庭的小轎車擁有量從1988年的54輛增加到了2008年的71輛,而西德人的這項指標在20年內只增加了兩輛。再者,東德每一百戶家庭的電話機從1988年的17台增加到了2008年的每家一台,而西德人在二十年前幾乎每家就有電話了。
在養老金、殘疾人福利等社會保險方面,東德地區目前也幾乎已達到西德90%的水平。
德國人多數滿意
兩德統一20年,成就有目共睹,大多德國人對此表示滿意。阿登瑙基金會今年8月委託德國市場和政治研究所進行了一項民意抽查,詢問了東西德各500名成年人,瞭解他們對兩德統一和隨後發展的看法。
80%的受訪者認為,當年和平解體東德社會主義政權,歸入西德民主社會是一項正確的選擇,並為此感到自豪。
近60%的人認為合併後東德人在物質生活上確實有了改善,11%的人持反面態度。
對於鄙棄獨裁併入民主社會,80%的人表示滿意。同樣比例的受訪者覺得兩德的統一大大提升了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凸顯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
「東德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還是高失業率。」主持德累斯頓Ifo調查的學者朗哥尼茨這樣認為。2009年14.5%的東德人申報失業,雖然比1991年增加4.3%。但他認為,這並不說明二十年前東德的失業率低,而是剛統一時很多單位還沿襲東德的大鍋飯制度,沒有反映出真實的就業市場狀況。2009年西德地區的失業率為7.8%。
歷史回顧:統一三部曲
1989年,在德國民眾追求自由民主的強烈呼聲和東德各地湧起的和平抗議運動中,柏林牆一夜間倒塌,民主德國的共產黨獨裁專制解體,然而在歡呼聲過去後,德國人尤其是東德人,更迫切地想知道何去何從。
東西德原本都是德國,二戰中美、英、法、蘇成為擊敗納粹政權的戰勝國,根據雅爾塔條約和波茨坦條約分頭接管了德國和柏林地區,由於東西方陣營的對壘,1949年在蘇聯的扶植下成立了社會主義東德,而美英法管轄地成為了實行民主的西德。
四十年的分裂,隔離了無數德國家庭,人們把柏林牆的倒塌視作東西德界限的消失,而在此之前東德的經濟已到了崩潰邊緣,無以自保。在民心的驅動下,在東德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民選總理羅塔•德梅齊埃和當時西德總理科爾的推動下,兩德在10個月時間內制定了統一的三大基礎條約。
第一塊基石是1990年5月18日東西德政府簽訂的《貨幣、經濟和福利統一條約》,核心在於以西德馬克取代東德馬克,把東德經濟納入西德軌道,從當年7月1日起執行。西德政府為此準備了250億的西德馬克現鈔,按條約以一比一的匯率換取東德民眾手中的東德馬克,當時市場上的真正匯率是一個西德馬克相當於七個東德馬克或更多,另外,西德政府還贈送每個東德公民100馬克見面禮。二十年前7月1日的前一夜,東德百姓就在銀行前通宵排隊等待換錢,洶湧的人潮衝擊著銀行大門。此後每天銀行內外都人山人海。
經濟道路打通後,下一步是制定合併細則,並取得兩國議會同意。從7月6日開始由西德內政部長朔伊卜勒(現任德國財政部長)和東德國務書記克勞茨分別出面,經過一個多月談判,共同制定了近千頁的東西德統一條約,並在8月31日正式簽署,9月20和21日,東西德的國會各自批准了統一條約。
這個統一的第二塊基石,包含三個核心要點:
1)兩德統一的法律依據是西德憲法第23條,即東德地區作為德國原來的聯邦州重新回歸德國。
2)柏林定為統一後德國的首都。
3)東德所有的財產和負債全部收歸西德。
條約明確了兩德統一的性質:其實是東德歸入西德,獨裁解體,民主制度統一了兩德。
在解決內政的同時,西德總理科爾和外交部長根捨也在快速爭取兩德統一的外交合法性。由於二戰留下的陰影,美、英、法、蘇還一直是東西德名義上的管轄國,其中最難過的是蘇聯這個社會主義老大哥一關。
1990年7月中旬,科爾和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高加索山脈的一個渡假勝地秘密會談,不知是人心還是天意,戈爾巴喬夫出人意料地不僅馬上同意了兩德的合併意向,也不反對統一後的德國加入北約,即西方民主陣營。
9月中,美、英、法、蘇和東西德代表在莫斯科舉行了所謂「二加四會談」,簽訂了《二加四條約》,這第三塊基石,為東西德合併正式掃除了國際障礙。
按照統一條約規定,1990年10月3日兩德正式合併成聯邦德國。兩德的和平統一,為歐盟東擴,東西歐的一體化邁出了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