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珍綜合報導)中國食品普遍漲價,今年以來,先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近日又出現了「油不得」 、 「豬堅強」 、「蘋甚麼」等系列與物價飛漲相關的新詞彙。按現在這樣的趨勢,「漲價」勢必成為2010年中國最紅的關鍵詞。
專家認為,中國物價普遍上漲與當局大印鈔票有關。最近兩年,中國新增貸款17.3萬億元,如此天量的鈔票進入到市場,必然要尋找出路。2009年中國股市翻倍漲幅吸納了大量流動性貨幣;2010年第一季度,樓市的暴漲吸納了部分流動性貨幣。很多大城市近期紛紛推出房屋限購令,大量流動性資金抽出,將目光瞄準了農產品和其它物資,這是導致物價飛漲的重要原因。
蔬菜、大米、食用油漲聲一片
最近北京市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全都在漲」。在海淀區菜市場,低於兩元一斤的蔬菜種類屈指可數。除不新鮮的蔬菜外,十幾種蔬菜中僅有兩種降價銷售,分別是:北京產西紅柿6.48元/斤和北京產黃瓜5.98元/斤。在長沙,上海青菜早已經是4元/斤。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大米漲價。「兩個月以來一下子漲了三成,以前兩塊多一斤,現在都三塊了」 ,一位北京市民說。除了天津產八瑞散裝大米為1.78元一斤外,其它諸如黑龍江粳米等各類大米價格均在3元以上。
金龍魚、海獅等品牌食用油的價格也普遍上漲,平均漲幅達20%左右。上海金龍魚調和油5升裝,從每桶49元調價到59元;多力葵花籽油5升裝,從每桶67元漲到了81元;5升裝大荳油,從每桶47元漲到58元。中國國家糧油交易中心10月20日向市場拋售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食用油,希望抑制油價,但效果有限。
蘋果漲三成 糖價飛漲
綠豆、大蒜漲幅更加離譜,目前上海市場大蒜的零售價仍然在每斤10元左右,價格翻番。 其他農產品漲價對蘋果形成聯動效應,陝西、山東產的蘋果價格普遍上漲,部份地區漲價幅度達到三成。
食糖也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原來每噸4500元,10月上旬突破歷史最高點,達到每噸6000元。10月25日,部分產區食糖報價突破每噸7400元,全天漲幅最高達600元。
「海豚」族:能囤的東西都囤
在一片「漲」聲中,不少民眾積極囤積生活必需品,他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囤族」。甚至還有人自稱「海豚(囤)」,即海量囤儲。北京孫女士說,經驗教會她,只要能存的東西多買些備用都沒錯。於是從 油、面、糖果、零食、酒水等從吃的到穿的、用的甚至化妝品、毛巾,「只要用得到的都囤,就成海量囤貨了」。
棉價坐直升機 煤價也瘋漲
不只是吃的食品,棉花、煤等民生物資價格也在猛漲。今年的新棉在8月底上市之後坐上了直升機,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棉花價格指數從 18000元一噸,漲到了眼下的25300多元一噸,漲幅接近40%,幾乎每天都上漲百元左右。棉花的期貨價格也創下歷史新紀錄,目前徘徊在每噸24000元左右。
隨著新疆棉花價格的一路走高,今年至 少有100億元浙江民資撤離山西煤礦和房地產市場,轉戰於新疆棉花市場。由於棉花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致使生產出來的皮棉和棉紗也不得不上漲,但下游企業卻幾乎沒人敢接盤,目前,棉花正面臨著一種有價無市的局面。
煤價也漲瘋了,一天一個價格。據報導,十一前,包頭的有煙煤才每噸900多元,現在已經漲到了1300多元。陽泉的無煙煤從每噸不到1000元,猛漲到現在的1600元。
深圳物價超過香港
在深圳,部分生活用品價格已超過香港。在羅湖深圳火車站旁餐廳,一杯冰凍奶茶售價人民幣12元,一個普通的套餐最少30元。酒樓飲茶,一籠叉燒包也要12元。 一些居住深圳的港人選擇回流,近期更出現深圳人到香港採購生活用品現象,從嬰兒奶粉、數位產品到衛生紙都有。
專家:通脹起源於央行發行貨幣太多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CPI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漲幅創23個月新高。物價上漲推高了CPI,而食品價格上揚是9月CPI走高的最重要原因。雖然官方一再否認物價上漲引發通脹的恐慌,但中國央行19日突然加息,被普遍認為是與通脹有關。央行27日也發佈報告稱,未來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忽視。
對於目前中國國內嚴重通脹,美國南卡儸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博士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是通脹的主要原因,中央銀行發行鈔票太多。他說:「中國經濟歷來是出口導向,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導致在國內大量發行人民幣,進一步導致通貨膨脹。」
謝田認為,嚴重通脹,中國老百姓可能會承受不住,房價目前已經高過大部份中國人的承受能力,現在日常用品,吃、穿、用,糧食、蔬菜也漲起來,會誘發一些社會問題。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的話,會直接導致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