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兩岸關係 美國內部浮現鐘擺效應

人氣 4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特稿)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月上任後,美中關係成為發展重點,除了北韓、伊朗核武問題需要中國合作,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善後也不容許旁生枝節,相對之下,美台互動明顯失去市場。

但就在美中關係達到高峰,陸續合作完成20國集團(G20)峰會及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後,奧巴馬政府卻選在美中軍事合作逐步恢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回訪前,敲定任內第一批對台軍售。

從美中台三邊歷史及美國內部「紅軍」、「藍軍」的對抗,類似的政策飄移,或許可以稱為平衡兩岸關係的鐘擺效應,而貫穿所有波動的則是對台軍售。

奧巴馬上任迄今,美國政府就中國問題最常強調的就是,美中具有共同利益,雙方能夠發展深厚、穩固的關係,這些期待反應在具體作法上就是奧巴馬訪問中國,以及美國在諸多爭議上的有形無形讓步。

但華府最近卻開始出現微妙的氣氛轉變。在多場研討會中,與會者與聽眾討論的不再是「美中G2合作」,而是「美國不能再讓中國予取予求,以為什麼都可以讓中國說了算」。

而對台軍售或許就是最好的洩壓瓣:一方面對內展現,奧巴馬政府不是只有向中國「嗑頭」的一面,一方面則藉軍售影響台灣,試圖在兩岸靠攏的過程中保持影響力(stay relevant to the context)。

回顧近年的歷屆政府,兩岸關係上的類似擺動並非毫無前例: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柯林頓總統決定派軍馳援,但2年後,柯林頓卻在中國宣布「新三不」–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需以主權國家為會員條件的國際組織。

陳水扁與小布希執政初期,台美關係曾經一度如膠似漆,甚至可以形容「小布希是台灣的守護天使」。但隨著台灣內部局勢變化,美國幾乎是緊盯台灣的一舉一動,一旦「踩線」馬上吹哨。

但穿透所有擺動的軸心,卻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的對台軍售。綜觀1990年代以後,儘量鐘擺偏紅偏藍,但不變的是每年或多或少,都一定會對台灣出售武器。

1996年的新三不後,柯林頓政府陸續出售魚叉反艦飛彈、AH-1W直升機、諾克斯級巡防艦、E-2T鷹眼機、AIM-120先進中程飛彈。

台美關係在2004年大幅惡化後,台灣仍然取得超高頻長程早期預警雷達、小牛飛彈、P-3C反潛機、愛國者三型飛彈、及AH-64D阿帕契長弓直升機。

換言之,兩岸關係或好或壞,美國國內偏藍偏紅,軍售一直都是美國影響台灣的軸線。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指出,就算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美國的軍售仍然是避免自己成為局外人的利器。

相關新聞
美國防官員稱將繼續對台軍售
中共誘迫下台灣的命運與前途
美對台軍售定案? 知情者:不承認也不否認
美學者警告:中國將藉政策鬆緊 箝制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