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劉千郁/特稿 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自1月1日啟動,東協各國無不戰戰兢兢迎接中國的到來,其中以印尼反彈最大。
東協出口至中國商品平均稅率由九.八%降至○.一%,中國出口商品稅率平均由原本的十二.八降至○.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這六個國家率先實施近零關稅協議,柬埔寨、佬撾、緬甸與越南雖然暫時躲過門戶大開的衝擊,也只剩五年時間調整腳步,面臨挑戰。
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東協各國影響不一,一般認為,對新加坡影響較小,印尼可能是反對聲浪最大的國家。人口二億的印尼,是東協人口最多的國家,與中國2008年貿易額為三一五億美元,年增二十五%。印尼主要出口至中國的商品為能源礦產與植物油,佔五十%,主要自中國進口商品為機電產品與紡織品,佔六十%。最難與中國競爭產品為佔出口總額一.二%的紡織與鞋類產品。
印尼政府在國內產業界的壓力下,試圖調整自由貿易協定內容,在實施前夕與東協其他國家、中國重新協商的最後掙扎,仍以失敗收場。印尼經濟協調部長拉哈沙(Hatta Rajasa )上週表示,印尼承諾遵守1月1日開始的自由貿易協定內容。他說,通常我們不會以任何理由違反自由貿易協定,但是我們仍有國家利益要捍衛。
產業代表擔心開放後的衝擊,共有十四個產業要求自由貿易區的暫緩實施,包括紡織、鋼鐵、家具、電子、化妝品、石化產品等。
工業部上週向經濟協調部提交報告,要求延緩二二八項產品減稅的實施。不過延緩實施要求的結果並未對外公布,產業界大表不滿。
印尼石化塑膠產業公會秘書長Fajar Budiyono表示,如果政府沒有進一步與企業討論最後協議內容,產業將受到重創。印尼鋼鐵產業公會代表Hidajat Triseputro說,印尼鋼鐵已受到與中國自由貿易極大威脅,三五○項產品延緩免稅措施勢在必行,鋼鐵業才有時間改善競爭力。
印尼經濟協調部部長日前表示,北京與雅加達政府可能因此存在後續衝突。
東協國家希望藉由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提高貿易額,同時也擔心日益壯大的中國將無法銷往歐美的不合標準商品傾銷至東協市場。
企業擔心中國黑心商品威脅
印尼化妝品產業公會主席Putri K Wardani對中國進口化妝品與原料的安全及品質感到擔心,他表示,市場半數為低價中國進口商品,這些商品標示不清、品質堪慮。此外,當地企業也擔心中國產品造成的削價競爭,家具業代表指出,中國的低價黑心商品將威脅國內市場,並且破壞價格。
隱性的非關稅措施可能成為印尼政府保護當地產業的最後手段。印尼食品飲料業公會主席Thomas Dharmawan不擔心食品業開放後的前景。他說,外國廠商必須通過食品藥物監管局認證等手續,食品飲料的非關稅障礙非常有效。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