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天美吉隆坡17日專電)馬來西亞的「阿拉」一詞是否應該只允許穆斯林使用的爭議,演變成穆斯林示威抗議、教堂遭攻擊等,學者認為這些現象的發生和執政的巫統政府脫離不了關係。
澳洲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馬國分校文學暨社會學院講師黃進發指出,巫統(UMNO)的部份部長透過巫統控制的媒體如「馬來前鋒報」(UtusanMelayu)和「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 )暗示馬來人被其他族群圍攻的言論,才會刺激馬來人對「阿拉」事件做出激烈反應。
馬國人口主要由近七成馬來人、兩成多的華人和一成的印度人構成。馬來人主要是南島語族,馬國的憲法規範,凡稱馬來人者必須信仰伊斯蘭教、說馬來語和奉行馬來人的生活習慣,並可在馬國享有特別地位。
但因此成為馬來人的華人和其他種族者,僅有極其少數。黃進發指出,巫統為了鞏固在馬國的統治權力,歷來灌輸馬來人一種被「十面埋伏」的想法,唯有信任巫統政府,馬來人的福祉才得以保障。
他說,在這個前提下,如果非穆斯林以「阿拉」稱頌其他神只,甚至以馬來文向馬來人傳教,這可能導致馬來人以他們熟悉的語言接觸到其他宗教並改信仰,那麼馬來人口在馬國的優勢將逐漸減少,而這個可能性對馬來人是一種不想看見的景象,因為他們擔心人口變少意味很可能再度回到獨立前被英國殖民的時代。
黃進發表示,「阿拉」風波使馬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受到重挫,因為這件事顯示出國家機關失靈,政府在處理暴徒攻擊教堂的事件上束手無策,因為它們既沒有能力執行公權力,也沒有嚴厲追查暴徒的身份,這也連帶影響執政黨在國內非馬來選民心中的形象。
馬國教堂遭到暴徒攻擊後,有70個也反對非穆斯林使用「阿拉」稱號的穆斯林非政府組織,自發性的在吉隆坡一帶組織起來保護教堂,黃進發認為這顯示出馬國社會正在進步,因為這些團體儘管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譴責暴行,但他們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願意這麼做,是馬國的一種成功。
馬國法庭從去年12月31日裁決允許天主教周刊「先鋒報」(The Herald)馬來文版可使用「阿拉」稱頌上帝後,目前馬國已有11所教堂遭汽油彈和潑油漆的攻擊,而「先鋒報」委託律師的事務所也被強行破門而入,遭偷走電腦和重要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