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沒有惡意 還是歧視

張錦華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在監察院「第3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中,批評原住民政策績效不彰,說漢人「聰明」又人多,讓原住民陷入弱勢,引起了不少媒體討論。王院長一定會認為很冤枉,因為他很可能認為自己絕對沒有故意貶低原住民,都是媒體和政客操作之故。

回顧當時的語境是,他不但批評政府政策不利,並建議政府應該讓學雜費全免,可以減輕負荷,也能讓原住民教育程度提高,順利進入就業市場。據報導,這一建議,獲得孫大川主委在內的全體與會者如雷掌聲,更讓台灣第一位原住民博士、監察院副院長陳進利當場落淚哽咽感謝。

因此,這應該是沒有惡意的發言,但為什麼仍會引起歧視與否的爭議呢?

關鍵在於當事人雖不是故意貶抑其他族群,但其所根據的價值觀已向優勢族群傾斜,對少數族群不利。因此,即使自認言辭是沒有惡意,卻仍然複製了優勢族群的價值觀,因而也再度複製了歧視的刻板印象,陷少、弱勢族群於不利的形象和處境。

例如,王建煊使用「聰明」一辭時,他背後隱含的標準很可能是所謂的社會競爭力,但是,「聰明」為什麼是「物質文明」、「優勝劣敗」?為什麼不是「謙卑合作、與大自然和平共生」呢?有些原住民族文明長達至少7、8千年以上,對照當前地球數百年來的生態破壞與劫難危機,是誰比較「聰明」呢?

近兩年有一個令人震撼的例子是,據報導,美國1962年諾貝爾獎得主華生(James D. Watson)-被尊稱「DNA之父」-他在2007年10月一次訪問中不經意的稱:某些統計數據顯示黑人並沒有白人聰明,所以不應保障工作權云云。美國科學家聯盟(FAS)隨即表示對華生言論的憤怒,認為這些言論帶有種族歧視,非常邪惡。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取消其演講,理由是,華生的言論已超出可以讓人接受討論的範圍。華生工作了35年的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則在5天後發布聲明,並將華生停職。華生隨即道歉,但也同樣認為他只是在談科學研究,不是歧視族群。

其實,即使是許多學術研究的數據,如就業率、收入、醫療、教育程度等等,其評量標準可能只是表面的、片面的、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例如,原住民族教育程度較低、醫療水準較差、就業比率較低等等,都可能是肇因於長期的壓迫性政策或資源掠奪或分配不公或不足所致。

因此,要矯正現有社會中的偏差,唯有開啟多元文化之眼,不斷省思早已根深柢固的文化偏見和結構性不公;要警覺到即使沒有惡意,卻也可能再製了歧視的文化價值觀。這種不自覺的歧視你我都有,其實很普遍,因此,不自覺的歧視仍需要檢討,才能善意的面對文化價值觀的不同,因真正的理解和謙卑而減除歧視。@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錦華:沒有「自由化」就沒有「正常化」
張錦華:風雨無情 兩岸媒體比一比
張錦華:災難新聞的報導倫理
張錦華:邁向多元收視調查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