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然:學術大躍進,不造假亦難

李亦然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日前,中國井岡山大學的兩位教師為了掙些學術工分,合夥向海外的雜誌《晶體學報》灌了一把水。本來可望平步青雲,在中國教育和學術體制內謀一把名利的,他們也的確做到了,卻沒想到造假的研究成果很快被人用軟件破譯了。傻眼之間,兩顆正在冉冉升起的學術明星飲彈隕落了。

你可以在扼腕歎息之餘,聊以自慰的說,哪個國家沒有學術造假呢?中國人那麼多,自古以來就「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在偉大的某黨的領導下,給黨和人們丟臉的學術敗類畢竟是個別現象。

不過要聯想到近來在大陸不斷爆料的學術造假事件來看,這個還真不是個個別現象,從中科院的造假論文,到業務繁忙的學術論文代理公司,到撰文披露大陸學術造假而受到嚴厲懲罰的雜誌主編,以及美國和中國的一百二十多名華裔大學教授和科學家發表公開信,致中共中國教育部部長、科技部部長、中科院院長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要求設立正常的調查機制,制止學術腐敗,加強對科研人員進行保護的提案等事件來看,井岡山大學這兩位大學教師的造假,不過是中國大陸學術腐敗的冰山一角而已。推敲起來,在大陸那樣的學術體制下,不造假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過去黨國統治的幾十年,從大小各種運動,到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大陸人文社科的研究幾乎完全停滯,在那種極端話語控制的強權社會裏,任何一個與國家宣傳機器不同的思考結論幾乎都會給當事人帶來滅頂之災。自然科學的研究也按照執政黨的意志,被嚴格控制在很有限的學術空間中。只是在所謂的「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給大陸學術界極為有限的研究自由度。即便如此,幾十年的專制文化控制,也使得大陸學術界處處充滿了黨文化傳統和話語控制習慣。那些坐鎮學術山頭的所謂權威們,也幾乎滿腦子黨的習慣思維。對他們而言,權術的熟悉程度和重要性要遠遠高於學術。

縱觀學術歷史,自古以來,學術的繁榮和發展,需要具備這樣幾個基本條件:首先是社會的寬容度,需要社會給學者相對充分的學術話語空間。它的前提是社會給純粹的學術研究以足夠的空間,允許學者們去反思、去批評。遠古,中國學術的盛唐時期,就有這樣的胸懷,能夠廣泛接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傳統,對他們兼容並包,並給與足夠的尊重,才使那個時代「萬邦來朝」。相比之下,當今的美國也可被看成具有這樣兼容的胸懷。每天有無數個與政府不同的聲音,在大大小小的學術場合和公眾場合,嚴厲地批評政府,反思政策的失誤,甚至可以指責執政黨的弱點,但並不需要擔心被「顛覆國家」罪名陷害的風險。它的一個回報是,世界各國的頂尖學術人才紛紛投奔美國,幫助美國在各個學術領域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

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是:社會給學術研究人員相對豐厚的養家餬口的物質資源,這樣,學術研究者可以兩耳不問窗外事,不要操心明天的柴米油鹽,安心地把學問做深做細,凝神靜氣地去諦聽自然和生命深處最純淨的聲音。只有不用把做學問當成謀取現實利益的買賣和風險投資的手段時,學者才能真正安心地求學,做出些有穿透力和豐厚功力的研究成果。

聯想起來,那個井岡山大學,在大陸生活很多年,我和很大學朋友也從沒有聽說過。聽到這個名字時,倒是可以很快和山寨聯繫起來。要仔細推敲下去,那個窮鄉僻壤的大學,靠著血色背景和政治扶持,如果沒有長久的學術傳統和學術涵養積澱,那個地方的兩個試圖問鼎國際學術的年輕人,還真有些令人驚嘆的勇氣。

我倒沒有嫌貧愛富的意思,但自古以來,東西方的大多數學者們幾乎都需要具有更多相對閒暇的條件。古希臘的哲學家說:「閒暇產生智慧」。在中國歷史上,大學者產生的土壤之一是:書香門第,幾百年傳家。沒有衣食之憂,才不用挖空心思去趨炎附勢,也不用急功近利地編造結論,沽名釣譽。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國對公共教育的投入都比中國高,高收入國家此項投入平均占GDP的4.8%,人年均收入平均為346美元的低收入國家,該項投入平均水平也達到3.3%,而中國長期以來教育的投入長期在2%左右,即使在經濟增長很快的過去十幾年,也沒有突破3%。有人戲言,全中國高校一年的教育費用可能還沒有哈佛大學一個學校的多。

學術是需要投入的,時間,但更現實的是錢,至少買書、買電腦、買實驗器材、做調查,這些都要錢。相比之下,如此懸殊的教育和學術環境,中國大陸的那些長官們卻拍著腦門,異想天開地鼓勵自己的屬下去問鼎世界學術聲望,無異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當然,我不排除學術界有特別聰慧的超常人,給他們吃草,他們也能源源不斷地被搾出奶來。但我們得正視這樣的現實:在黨國統治下,我們發現它的體制沒有培養出傑出的人文社科的思想家、沒有產生自然科學的學術巨人、沒有可圈可點的人文學術的重大突破。中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沒有把新一代的社會成員成功地培養成涵養高、技能高、視野高、有創造力的人才,相反這個教育體制卻會把人訓練成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沒有足夠的技能去為自己謀生的一代人。很多人被成功地灌輸並同化了黨媽媽的思維方式:骨子裡充滿了對人和社會許多不切實際的誤解,並自以為是而渾然不知。不說遠的,即使和國民黨在大陸執政的時期比,也差距遙遠。至少,我們看到在民國短短的38年中,影響巨大的學者名人可圈可點的也是燦若星漢。

現代,即使不出國門,不和世界經濟、學術強國的學者一爭高下,在中國大陸內部也正在轟轟烈烈地掀起這學術大躍進的運動。且看各大學府頒布的教師工分考核指標,一年要發表多少數量的文字,多少級別刊物的論文,參加多少學術會議,上多少小時的課。如果達不到,將後果自負。一時間,人人自危,全國上下開始搞學術研究,惡補學術論文寫作,連高校幼兒園帶孩子的老師每年也有論文指標。

相比之下,學校能拿出來的津貼和增加的工資卻微乎其微,至少和國外同行比,其微薄、其為粗糧折腰的卑微,已不是可以用語言來衡量的。

數量化的指標要求超過了高校學人正常狀態下所能到得目標,必然逼良為娼。許多一輩子沒怎麼做虧心事的厚道老師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去想辦法,走門子,短時間內達到教育部學術快速提級的高校戰略部署要求。

數量化的要求很顯然還帶來另一個後果:急功近利,粗製濫造。而且會帶動學術人文環境的惡化。很顯然,如果老子先生輪迴轉生到當今的中國,意欲在大學謀職的話,他辛苦鑽研出的可以對身後五千年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學術巨著,卻惜墨如金,若只肯寫區區五千字,那他將連個小小講師都很難混上。忍饑挨餓,無法養活妻兒不說,遇到那些讀不懂他大作的黨性很強的、沒怎麼讀書的學術權威們,一定視他為奇談怪論,有「顛覆國家政權和理論」的傾向,把他譏諷一通,甚至粗糙地簡單過一下堂,然後關到大牢裡,處境好比現在的郭泉教授一樣,那是非常可能的。所以,無論如何他也是一定要逃出函谷關的。高校人文生存環境實在太惡劣。

無論如何,井岡山山寨的大學教師學術造假被發現,不會是第一個,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學術造假推動的「大陸學術虛假繁榮」方興未艾。只要學術大躍進的幻想還沒有在中國教育部政策制定者中熄滅,只要中國大陸還不需要真正的經世致用的學術的時候,學術造假將生生不息,此起彼伏。讓我們拭目以待。@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浙大多篇論文造假被國際頂級期刊撤銷
中國院士論文據報涉嫌學術造假
大陸論文買賣及學術造假「怵目驚心」
大學校長涉嫌抄襲 大陆學術造假今年6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