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天氣欠佳,路面還濕淋淋的,結束探訪竿蓁坑古道古橋,時間仍多,心想既然已到了平溪,還是順道去石硿子古道看看。若路面實在泥濘,再決定放棄,猶未遲也。
進入灰窯產業道路不久,看見路旁有幾位道路清潔人員,揹著電動除草機,沿路忙著清除路邊雜草,但見鋤刀橫掃,機械冒煙,喧囂聲中,雜草紛紛落地。
看這情景,頗為羡慕,我背包裡只有一把小鐮刀而已,是昨天在五金雜貨店買的,一支新台幣20元。聽到價格,擔心太便宜,可能不管用;老闆說,這種鐮刀清除田間雜草綽綽有餘。我想就買來試試看。
上次探訪石硿子古道,先是走錯叉路,後來找對了路,卻遇野草侵古道,只好匆匆撤退。今天再探此路,於是準備了除草工具,也想順便整理這條古道。
石硿子古道是平溪、雙溪之間的一條越嶺古道,登山口與越嶺最高點的海拔落差,約只有百公尺而已,是兩地往來相當便捷的山路,而古道沿著灰窯溪上游溪岸而行,沿途有古橋及古老的土地公廟,抵達雙溪盤山坑時,古道出口附近又有一座光緒年間的古老土地公廟。
石硿子古道路線是我心中規劃「淡蘭國家步道」的其中一段。
窯產業道路的終點,就是石硿子古道的入口。與月初來時相較,入口的雜草已被清理得相當乾淨。猜想可能是剛才遇見的道路工作人員的傑作。古道入口變得清爽,探訪的興致隨之提高。
這時雨已停,陽光穿透雲層,天氣逐漸好轉。既來之,則安之,於是決定探訪一小段。查資料,從登山口至石硿子瀑布,大約25分鐘路程而已,不如今天就先整理這段古道。
進入古道,果然路徑已被整理過,雜草被剷落路旁,前行三分鐘,路經水泥高架橋及鐵管橋,來到第一個叉路口。這是上次走錯路的地方。古道應取左,上次我卻取右行,誤入台電的電塔保線路。
取左行,古道沿著溪岸而行,路旁的雜草明顯增多。剛才看見的除草痕跡,只到叉路口而已,保線路沿途還有農圃及工寮,或許道路整理只限於保線路而已,古道已無用途,所以遭到了冷落。
不久,抵達路旁小瀑。續行,途經溪谷湛藍小潭後,抵達上次折返點。後續路段,雜草漸多,,拿出鐮刀,除去擋路草蕨。沿路多為雜草,莖幹孅弱,雖是廉價的小鐮刀,也頗能發揮作用。
這附近的古道緊臨溪岸,環境潮濕,適合草蕨生長,古道又少人走,很快就被草蕨佔領。清除後,路跡又變為清晰。過了這段路,路徑又分明,只是不時遇雜草擋道,因此走走停停,慢工整理古道路徑。
——————————————————————————–
古道走在灰窯溪上游的溪岸,悅耳的溪淙迴響於耳際,古道清流幽境,頗令人感到驚喜。
石硿子古道由於海拔落差不大,灰窯溪流水潺潺,溪谷無巨岩或深潭,也很適合溯溪,若是夏日造訪,或許可考慮用溯溪方式上山至石硿子瀑布,回程再走古道下山。
沿路除草,任務不難,而心情倒是有點小困擾。這一路而來,溪谷潮濕的環境,使各類草蕨盛長,蕨類植物尤多。台灣本是蕨類的天堂,記得曾讀過報導,有國外研究蕨類的學者,來到台灣訪問,在山林裡看見台灣擁有這麼豐富多樣的蕨類時,感動的跪在地上,貼近蕨類,仔細觀賞。
而我此刻卻手握著鐮刀走在古道上清理路徑,與草蕨為敵。只好安慰自己說,熱愛花草的園藝系學生,也是常拿著刀剪向花草。或許修剪整理過後,草蕨會長得更健康。
這短短約二十幾分鐘的路程,因一路除草耽誤時間,約走了一個小時,才抵達往石硿子瀑布的叉路口。從叉路口取左行,約一、兩分鐘,便抵達了石硿子瀑布。
——————————————————————————–
石硿子瀑布前,一大片大菁及野薑花,幾乎掩沒了路徑。又經一番揮掃,才清出明顯的路徑。
附近有平坦的腹地,似有拓墾過的跡象。大菁,又稱「馬藍」,是製造藍靛染料的植物,看到大菁盛長的情景,猜想附近草叢裡或許可以找到菁礐遺跡。
石硿子瀑布,高約一層樓,看山友拍的照片,只是一條白練小瀑而已。今日雨後,瀑布如簾幕般,瀑水傾盆而下,奔入潭中,頗有可觀。可惜雨後地濕土濘,無法在此閒坐觀瀑。石硿子瀑布幽處灰窯溪上游,周遭滿眼綠意,環境清幽怡人。若將附近的大菁荒地,稍加整理,建造一座木亭,以供往來的登山客休憩,則「石硿觀瀑」將可成為古道勝景。
從石硿子瀑布前行,越過灰窯溪,另有山徑通往石硿農路,是古道支線。循原路返回剛才的叉路口,續行古道約25至30分,將可抵達古橋及古老的土地公廟瑞興宮。此時,雙鞋已微濕,右肘也微酸,今天的行程我只預計走到瀑布而已。回程腳程就快多了,只短暫停留,補強路況,約30分鐘,便返抵登山口。
等改日天晴,再找時間繼續深入石硿子古道。
旅遊日期:2009.11.30 (寫於2009.12.07)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
●如何前往石硿子古道?
從國道五號下石碇交流道,沿106公路往平溪鄉,至望古車站附近的大彎道,過莫內咖啡後,右轉灰窯產業道路,直行約2.6公里,抵達灰窯產業道路終點,即石硿子古道入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