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9日訊】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缺少新聞自由。不過,分析人士說,從最近廣西錫礦事故的報道看,中國媒体發揮了監督作用,媒体的幵放是一條“不歸路”。
南丹錫礦慘劇中國媒体机遇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七月份發生錫礦漏水事故,估計造成數百人死亡。一個星期以來,國務院、經貿委和公安部等几路人馬紛踏而至,礦業公司和地方官員該查辦的查辦,該處理的處理。這次事故本身、死亡人數之多,乃至地方官員掩蓋事故的做法在中國都不算稀奇。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媒体,特別是地方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打破新聞封鎖,追蹤報道,披露事實的現象。
据悉,事故發生十天后,廣西記者得到舉報,赶赴現場調查情況,卻受到礦場和南丹縣級官員的騷扰和威脅。記者面對新聞封鎖,并沒有罷休,而是通過電子郵件的渠道把報道發到了外地。
錫礦事故是七月十七號發生的,《上海青年報》和《武漢早報》七月三十號率先報道,上海《文匯報》和四川《天府晨報》第二天跟進。与此同時,南丹縣級官員和礦場官員先是否認事故發生,后來又改口否認人員傷亡。就在這時候,《人民日報》網絡版刊登了一個事故幸存者的自述。媒体的執著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最終使涉及几百條人命的廣西錫礦漏水事故大白于天下。
災難報道在中國越來越多
無可置疑,中國媒体在這次事故報道中發揮了監督作用。香港傳媒學者周兵說,災難性事故人命關天,中國政府護短的現象近年來越來越少,記者報道災難事件是有歷史的。這也体現了中國媒体爭取報道自主權和報道空間的繼續。
周兵:“至于說報道中國的災難事故吧,其實從,我記得是從1983年幵始就報道中國的災難事故,以后在災難事故的報道上都有改善,比如說1988年大興安岭的火災,新聞媒体其實也是超越了很多部委、地方政府的控制和他們的阻撓,進行了大量的報道。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延續了過去新聞記者的傳統,中國現在報災難還是報得比較多的啦。”
据報道,負責調查這次事故的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日前表示,感謝新聞工作者的努力,這無疑是北京對地方記者報道災難事故的肯定。
市場力量對媒体控制日益顯著
南丹錫礦事故報道的一大特點是自下而上,從地方到中央,一反原來【新華社】發通稿的局面。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新聞和傳媒副教授趙辛樹說,外國總喜歡用老眼光看中國,認為中國媒体完全在政府控制下,事實上,隨著市場幵放,媒体要搶新聞,爭取讀者,擴大發行量,提高廣告收入,隨之而來的是政府對媒体影響的削弱。
趙辛樹:“表面上看政府的直接控制沒有減小,紙面上的控制沒有減小,但是事實上觀眾、受眾,也就是讀者對媒体的控制不斷加強,競爭市場本身的力量,就是媒体和媒体之間相互競爭的力量也在加強。那么一邊不同,另外兩邊突飛猛進,甚至有人說是戲劇化的增長,相對而言,政府的力量就下降了。”
中國新聞界還有不成文的禁區
盡管政府對媒体的控制不斷下降,媒体從業者的自由報道空間也在不斷擴大,但是研究中國傳媒發展的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新聞界還是有不成文的禁區,有些領域最好不去涉獵,有些雷區最好不要去踩。
香港傳媒學者周兵說:“最基本的限度就是不要挑戰党中央的權威,不要挑戰制度的合理性,不要造成不利于現在政權統治的基礎和合法性,同時不要造成不利于安定團結的局面,這几項是中國媒体不能做的,這主要是集中在政治体制上。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政治体制上和中國共產党統治中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
互聯網推動改革功不可沒
這次中國媒体報道南丹事故的另外一大特點是互聯網發揮的作用。首先,廣西當地記者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外地發送報道﹔其次,《人民日報》網絡版率先跟進報道,帶動了中央級媒体。香港傳媒學者周兵說,互聯網在很大程度對中國媒体,對民間輿論空間的展現起到了促進作用。
周兵:“因特網起的影響作用是漸進作用,不是一种革命性作用。大家希望出現一場傳媒革命,或者是社會輿論革命,使民眾有空間發展自己的言論,而且內外消息能很快地貫通交流,這個情況暫時還沒有出現,但因特網肯定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對中國的媒体,對中國民間輿論空間的展現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比如說,有些論壇象《人民日報》的強國論壇經常會出現一些言論和中國共產党中央基調不一樣的,而且有些言論也非常大膽。”
順應潮流政府也要改變方式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副教授趙辛樹說,互聯網上資訊的傳播是控制不了的,中國政府必須放棄原來和媒体打交道的老辦法,摸索在新的市場化的條件下和中國媒体打交道的新途徑。
趙辛樹:“政府方面就是怎樣跟一個越來越獨立的媒体,怎么樣和它打交道,有的人說是走上一個不歸路,經濟改革走上不歸路,實際上現在是觀念輿論上的多元化也已經走上了一個不歸路,但是現在還沒有走到那么幵放,但是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幵放,這是總的趨勢,你可以用行政辦法有時候壓一壓拉一拉,壓一壓卡一卡,但是總的趨勢是沒有辦法控制住的。從政府官員這個角度,你怎么樣跟這么一個越來越獨立化的媒体打交道,就不是控制的問題是,是怎么跟它打交道的問題。”
——轉自美國之音(//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