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6日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長對記者說,江西考古人員在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德鎮湖田窯”的第13次發掘中又有重大發現。
在景德鎮湖田窯何家墩處,考古人員發掘出目前江西古代民窯中跨度時間最長、范圍最廣、遺跡最丰富、保存狀況最完整的一處窯業遺存。江西省文物局組織的有關專家經過論證認為,這處窯業遺存對研究我國明代制瓷作坊的整體布局、工藝流程及明代手工業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共發掘出宋、元、明三個時期的窯業遺存,其中以明代遺跡為主。較重要的有一座馬蹄窯及相關的作坊等遺跡。考古人員在發掘一處作坊間時,找到了工作台、蓄泥池、水溝、轆轤車基座、作坊區隔牆等。他們認為這是明代民窯的制坯場所。
据文獻記載,景德鎮在明代就已成為全國制瓷中心,瓷業手工業生產發達,當時制瓷分工有過七十二种之稱,而且大作坊是集中出現。
這次發掘最有意思的是,窯場中居然有兩條修砌精美、壯觀實用的道路。第一條路位于發掘區中部,是用人工修砌過的漏斗狀匣缽口沿做成,中間略拱,兩側用青磚直砌加固,并且路兩邊各有護牆。第二條路位于發掘區東部,路面中間用河卵石砌成,兩側用加工過的墊缽碎塊豎砌而成,中間略拱,兩側也有護牆。
在發掘現場的附近,有一條河流。經過調查,考古人員判斷這是古時的南河碼頭。根据窯場中兩條路的走向,考古人員初步推測,路可能通向南河碼頭,為當時運輸瓷器和瓷土的通道。考古人員稱,如果推測成立,這在全國窯址考古發掘中將屬首次發現。
在宋元時期,湖田窯還處在“耕而陶”階段。那時當地的農民除了制陶瓷,還要忙于耕作。而到了明代,湖田窯的專業化程度很高。窯場与碼頭連為一體,就反映了明代民窯的生產已集制作和銷售為一體,并由此而出現了以民營手工工場和作坊為標志的資本主義萌芽。
兩條路是否真的通往碼頭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不過考古人員依然很興奮。因為以往對湖田窯的發掘,只找到了生產地,卻從沒有發現外銷地。這次發掘后,考古人員很自然地就聯想起明代景德鎮瓷器的外銷路線。那時,景德鎮瓷器的銷售是經水路抵達鄱陽湖,一路沿長江銷往國內各地,一路是沿贛江達廣東,再銷往海外。
此外,窯業遺存出土的遺物達700多件。按用途大致可分為生活用具、陳設雅玩器、窯具、作坊具、錢幣。在一些青花碗中,有不少寫有“福”、“壽”、“喜”、 “貴”等字樣。而陳設雅玩器則有瓷塑、象棋子、圍棋子。瓷塑的類型有馬、猴、狗、人物俑。同時,考古人員還找到多枚古錢幣,可辨認字跡的有“崇禎通寶”、“通寶”、 “治平元寶”、“天圣元寶”等。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發掘工作是從今年3月開始的,歷時3個來月。目前只進行了500平方米的初步發掘。考古人員打算沿著兩條道路遺跡的方向繼續發掘下去。
(新華网)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