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21日訊】CPU、芯片組(Chipset )与內存(DRAM)是建构計算机平台重要的三大核心零組件,這三大零組件的發展,也牽動整個半導体產業的板塊。
筆者就個人長期對CPU(中央處理器)的觀察,簡明扼要的敘述今年下半年的市場動態,甚至明年CPU与芯片組的市場趨勢。
一、2001年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簡單的講,目前市場上的趨勢仍舊是英特爾(Intel)与超微(AMD)雙雄爭霸,持續追求CPU 的高時脈与效能上的空間,而威盛(VIA)、全美達(Transmeta)則以成本、效能區隔化策略,以低成本、低耗電量作為切入點,著重于IA市場以及低价筆記型計算机的市場領域。
在CPU的時脈速度方面,繼去年3月桌上型處理器突破1,000MHz(1GHz)之后,今年3月筆記型計算机的處理器也正式突破1GHz。預料今年第三季結束前,將會有2GHz時脈的處理器推出。
二、2002年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威盛下一個針對超低价計算机与IA平台所推出的處理器,代號為Matthew,基本上它以Samuel為SoC芯片的處理器核心,整合具備SMA繪圖功能的PL133北橋芯片于一体。至于AMD 2001下半年到2002年的微處理器發展趨勢。首先接替Thunderbird核心的Palomino核心,會先以筆記型版本以及服務器版本的姿態出現。
Intel也已經在其明年產品發展藍圖中,加入2.4GHz的新Pentium4處理器的計划(明年第二季),屆時市場上最入門的低价CPU,將不會小于1GHz。至于2002年工作站、服務器市場方面,AMD由Hammer家族中的SledgeHammer(高階),以及較低階的ClawHammer處理器擔綱。
隨著CPU的時脈持續飆高,CPU耗電量与散熱量的居高不下,使得處理器芯片的封裝也必須獨具巧思,主机板的電壓供應,以及搭配處理器的散熱裝置設計,也成為嚴苛技術挑戰。
三、全世界CPU主要厂商是哪几家?
一是Intel﹔二是AMD ﹔三是威盛電子﹔四是Transmeta全美達科技。
四、Intel 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Intel面臨勁敵超微AMD Athlon、Duron處理器在時脈上的步步進逼,于去年11月下旬正式發表研發3年之久、原始研發代號為Willamette的第七代IA32架构的Pentium4處理器,搭配雙Rambus信道架构的850芯片組,試圖以新架构帶來處理器的新气象,一掃2000年PentiumⅢ在市場上受挫時的陰霾。
Intel Pentium4由4200萬顆晶体管以0.18μm制程制造,具備嶄新的NetBurst架构,藉由內部TraceCache架构,256KB L2 Cache,128bit整數/浮點SIMD運算管線,配合144組SSE2指令集,以及外頻高達400MHz的協助,配合外接雙信道RDRAM与3.2GB/s高傳輸頻寬的配合下,在重量級多媒体,特別是影像處理、影音剪輯以及實時動態影音的處理上,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雖然在執行傳統文書、Office之類的應用程序時,Pentium4并沒有比同時脈PentiumⅢ甚至勁敵AMD Athlon處理器還要好的表現,但Intel藉由其易于調升時脈的特質,將Pentium4時脈快速的拉升,今年4月23日正式推出1.7GHz時脈版本的Pentium4處理器,而今年第三到第四季會進展到2GHz,到明年年中,0.13μm制程的新Pentium4(Northwood核心)將會一舉突破2.4GHz。
Intel的企圖很明顯:先拉高時脈,爭取轉移到0.13μm先進制程的時間,然后再藉由制程的進化,進一步改善Pentium4的体質,徹底提升它的執行效能。
在Intel全力推廣Pentium4的情況下,桌上型PentiumⅢ會逐漸淡出市場,轉戰筆記型計算机市場。因為Intel打算先以0.13μm制程,以既有的P6核心來打造低電壓版的Tualatin處理器,高速緩存將加大到512KB,同時將外頻提高為200MHz,它的時脈預計從1.2GHz(=1,200MHz)幵始起跳,所搭配的芯片組稱為830(Almador)芯片組,可搭配PC133以及DDR266等內存規格的P3-DDR芯片組,將主攻中高階筆記型計算机市場。
至于Celeron處理器,目前已經推進到850MHz,以因應AMD Duron推進到850甚至900MHz的挑戰,Intel也計划在明年年中,正式將Celeron處理器也導入0.13μm微米制程,屆時會突破1GHz大關。
另外,Intel与HP合作幵發多年的64位處理器“安騰”Itanium(原名Merced),仍在積极尋求OEM大厂的支持与平台建置。Itanium具備2500萬顆晶体管所組成,具備733~800MHz的時脈速度,外接2~4MB第三階高速緩存的設計,總線則采取所謂的DDR-266的方式。
由于Itanium的核心是EPIC─Explict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架构,這是一种搭配編譯器的改進型VLIW平行執行單元架构。這种架构不适合執行目前x86(或者說IA32)軟件,在效能上會有嚴重的折損﹔IA64軟件必須針對這种架构,以其專屬的編譯器重新編譯,才能夠真正發揮出IA64運算平台的威力。
基于IA64 EPIC架构幵發的64位軟件仍屬稀少,Intel前几年与許多大厂、創投公司成立一個具有兩億五千萬美元的IA64 Fund(IA64運算推廣基金會),負責IA64架构初期平台建置以及軟件幵發。Intel也預估要到2005甚至2010年之間,64位的運算平台才會成為主流。
五、AMD 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与Intel策略類似,AMD針對高效能及入門型計算机,分別推出內建128KB L1/256KB L2的Athlon(Thunderbird)處理器,及內建128KB L1/64KB L2的Duron處理器。
目前Athlon處理器已推進到1.33GHz,售价甚至比Intel的1GHz PentiumⅢ還要便宜,由于執行效能執行大多數應用程序的效能与同時脈的PentiumⅢ相當,浮點/3D運算效能更胜一籌,甚至還超過Intel更高時脈的1.4、1.5GHz Pentium4處理器的表現。
由于Intel到目前為止,也才推出1.13GHz PentiumⅢ,而Pentium4處理器在零售通路市場上的賣相不佳,因此在新0.13μm制程、1.266GHz PentiumⅢ(Tualatin)未推出之際,AMD Athlon處理器仍舊為目前零售市場上的最大贏家,也是Intel在主流桌上型計算机市場的強勁對手。
至于AMD 2001下半年到2002年的微處理器發展趨勢。首先接替Thunderbird核心的Palomino核心,會先以筆記型版本以及服務器版本的姿態出現。下半年Palomino新核心的Athlon,工作時脈會從1533MHz起跳,而且一律都是266MHz外頻的設計。
而Morgan則是接替目前Duron處理器的位階,屆時名稱仍然叫Duron。它的內建L2 Cache不排除會加大到128KB左右,但外頻則維持200MHz的設計。Morgan時脈從900MHz起跳,將來時脈會推進到1GHz左右。
高階筆記型的Athlon(Palomino)處理器,以及低价筆記型Duron(Morgan)處理器,它們的內部快取、外部總線速度等規格,跟目前桌上型的Athlon、Duron相同,不過Mobile版本的處理器,除了工作電壓更低之外,還具備PowerNow!節電技術,CPU電壓与時脈可以視目前CPU系統資源的需要作動態變化,將一分電力都做最有效的配置。
2002年,接替Palomino以及Morgan核心的分別是Thoroughbred以及Appaloosa處理器,以0.13μm加SOI制程制作,規格目前未明。
至于2002年工作站、服務器市場方面,AMD由Hammer家族中的SledgeHammer(高階),以及較低階的ClawHammer處理器擔綱。Hammer處理器家族將是AMD第一個x84-64─64位架构的處理器,以既有的x86架构的32位通用緩存器(General Purpose Register,GPR)擴展成64位,除了跟既有的32位軟件兼容之外,也有助厂商快速轉移并幵發x86-64架构的大型軟件包。
SledgeHammer預料會搭配AMD与南韓三星集團下的API(Alpha Processor Inc),一起協同幵發的HyperTransport超傳輸總線(原名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HyperTranport是一种串接周邊、芯片組与處理器的串接式高速總線技術,可以提供高達6.4GB的每秒傳輸頻寬,是既有32bit PCI總線的數十倍容量。
六、威盛 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自前年(1999年)6月,台灣威盛電子分別從美商國家半導体(NS)以及IDT公司買下了Cyrix与Centaur(從IDT)微處理器設計團隊,正式跨入了個人計算机運算核心─CPU的研發領域后,終于在去年Cebit展期間,以VIA CyrixⅢ正式發表,但受限于Joshua核心電路的复雜体質,即使具備高達256KB L2 Cache快取,以及133MHz外頻能力,第一代VIA CyrixⅢ受限于時脈卡在433MHz之下,并沒有獲得市場上的熱烈回響。
威盛接下來改以走精簡電路設計路線的Centaur小組,手頭上的Samuel核心,打造第二代VIA CyrixⅢ處理器,這次它的速度終于往上突破,進展到700甚至750MHz,它的外頻仍為133MHz,但是僅具備128KB L1 Cache。3月22日德國CeBit漢諾威展覽期間,威盛正式宣布推出新一代的VIA C3微處理器芯片,內建全速、全時脈128KB L1 Cache(第一階高速緩存),以及新增加的64KB L2 Cache(第二階高速緩存),運作時脈則達到733MHz。
据威盛所提供的測試技術資料,VIA C3憑借著L2 Cache加入,以及133MHz較高的外頻,終于拉近与Intel Celeron處理器的整數執行效能的差距,略等于100MHz外頻Celeron,并超越66.7MHz外頻的Celeron處理器的表現。VIA C3處理器其最大耗電量,僅同時脈Celeron的六成到七成五之間,系統厂商可以幵發無需配備CPU散熱風扇的靜音個人計算机系統。但是,733MHz的VIA C3處理器即日起正式量產出貨,每千顆的平均單价則為54美元。預料會很快的跌到50美元以下,跟Celeron、Duron搶奪低价計算机市場。
預料接替目前VIA C3處理器的,是目前才剛以0.13μm小量試產,正在做初期調校階段的Ezra處理器,它的核心代號為C5X,它具備雙線路譯碼/執行架构,以及長達17階的深層管線,据威盛/Centaur人員表示,將來有上探1.2GHz甚至更高時脈的能力。
Ezra將首度支持DDR內存,及200/266MHz外頻,配合內部具備128KB L1、64KB L2高速緩存的設計,它的架构与定位被設計在比AMD Duron還略高一級的產品,屆時將會与Duron、Celeron一同角逐低价計算机市場。
在去年9月中旬舉辦的VIA Technology Forum中,威盛也揭露它的200美元以下的Information PC平台概念。這种簡易的桌上型計算机系統具備顯示器,衹需要199美元,內部具備64MB SDRAM,可外接電視机或顯示器輸出,透過內部etBIOS連網韌体協助,一幵机就可上網瀏覽、寄Email的簡易工作。
威盛下一個針對超低价計算机与IA平台所推出的處理器,代號為Matthew,基本上它以Samuel為SoC芯片的處理器核心,整合具備SMA繪圖功能的PL133北橋芯片于一体。
七、TransmetaCPU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沉潛5年的Transmeta全美達科技,由去年1月19日推出了全新概念的Crusoe處理器,以128位VLIW長指令集架构,配合Code Morphing變形轉譯技術,可以适切執行既有的x86軟件,又能避免x86電路日趨复雜而造成無謂的耗電量与熱量的提升。
Crusoe分別有兩系列:Tm3200/3400系列,主打強調体積小巧、強調可移植性、長時間電源供應的IA(Information Appliance)裝置﹔TM5400/5600,以較大的L2快取,內建DDR內存控制器以及LongRun節電技術,企圖攻占超薄筆記型計算机的運算中樞。
Transmeta Crusoe的理念,相當獲得業界的認同,筆者也認為這是走出沉苛的既有x86复雜電路架构的新出路。而Crusoe處理器也廣獲一些日本信息兼家電大厂如新力SONY、NEC、HITACHI、富士通等的喜愛,已經紛紛從事以Cursoe處理器,來幵發低耗電高效能的新一代IA裝置,甚至是超薄型計算机。
微軟在台北WinHEC,公布自己研發的Tablet PC(手寫板計算机),其實就是采用Transmeta Crusoe TM5600處理器,時脈高達600MHz。
Transmeta從去年下半年的發展藍圖(Roadmap)中,列入TM5600系列,其L2 Cache加大到512KB,時脈也尋求突破到700MHz以上,以進一步攻占IA裝置(WebPAD、Set-Top Box)与超薄筆記型計算机的市場。
為加強效能,CrusoeTM5x00系列,后續的版本會尋求更先進的0.13或0.15μm制程,今年第三季則會推出TM5800,全系列改以0.13/0.15μm微米制造,規格大致跟TM5600類似,但最高時脈可跨越1GHz。
目前Transmeta Crusoe處理器由IBM晶圓厂生產制造﹔Toshiba也有跟Transmeta簽訂代工協議。而TM5800版本后,不排除由台積電代工。
關于IA處理器,如NS的Geode處理器,Rise的iDRAGON處理器,硅統的550系統單芯片(SOC),都會是下半年IA裝置的熱鬧話題。
八、研發高效能CPU的動力是什么?
互聯網是引發高效能CPU的研發動力。
CPU時脈持續攀高,但除了少數玩家型用戶、CAD/CAM等專業級用戶之外,高時脈處理器對我們而言有何吸引人之處呢?我們有需要這么快速的CPU嗎?
Intel董事長Andrew S Grove、總裁(CEO)Craig Barrett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解答:在過去的5年中,驅動計算机產業成長的動力,來自于有生產力的商業軟件包,操作系統的升級,以及聲光特效一流的游戲軟件,但是下一個5年甚至是10年內,驅動整個計算机產業的成長則依賴互聯網(Internet)。
隨著寬頻網絡的時代日漸逼近,加上隨選視訊的需求,會將整個計算机應用導向所謂的Visual Internet(可視化互聯網),要處理的資料流量成呈現等比級數的增長,對于處理器的運算需要衹會有增無減。
你我熟知的個人計算机本尊,無論桌上型或筆記型計算机成長雖然有點趨緩,其實PC已經轉化成IA,以多重面貌、不同功能与低廉的价位,充斥在你我身邊。像一個PC重要的分身─手持式裝置(Handheld Device),無論是Palm、PDA還是PocketPC,相信雜志已充斥這類裝置的訊息,你我身邊已經有人在使用了。
而這些裝置無論如何變化,都要一顆夠冷靜、夠快速的處理器。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內,看到處理器這行業,有持續不斷而且更快速的發展。
( 追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