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8日訊】1997-98年東亞深陷金融危機,如今步入復甦後兩年,許多經濟體可能又面臨衰退危機,這一次散布衰退病毒的並不是匯市投機客,而是美國資訊科技投資降溫。
据《經濟日報 》報導 , 19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資金逃逸後,危機迅速蔓延整個亞洲區域。但這回,由於美、日、歐資訊科技企業將生產作業外包,因此這一波的傳染病只波及資訊科技設備的全球供應鏈。
美國和日本是東亞二大出口市場,過去一年來美國經濟明顯降溫,日本則已步入衰退,造成東亞出口和工業產值大幅衰退。新加坡、台灣、泰國的第一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滑落,第二季可能持續萎縮。去年GDP成長率分別高達9%、10%的南韓、香港,今年若能保有2%到3%成長率已屬大幸。
不包括中國大陸的東亞出口,近一年來萎縮約一成,和2000年初的近三成成長率呈強烈對比。中國大陸GDP雖維持成長,但出口成長率已由近40%劇減為4%。
東亞屬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出口平均占GDP五成。這種開放度刺激東亞經濟數十年來不斷成長,但也讓這些國家無法免疫於全球衰退。
更糟的是,東亞國家高度仰賴資訊科技設備。摩根士丹利預估,去年亞洲整體GDP五分之二來自於對美資訊科技出口。如今美國資訊科技投資降溫,今年1月到5月電腦和電子產品訂單銳減三分之一。而科技投資縮水目前尚未把美國經濟推入衰退深淵,得歸因於亞洲承受衰退苦果。
1990年代末美國經濟一片榮景,且亞洲貨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讓亞洲小虎比預期更早走出金融危機。然而國內需求擴增腳步並未跟上出口激升,造成亞洲經濟體更加依賴出口,和全球經濟的連動性也隨著升高。
南韓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占GDP比重由1996年的30%提高為去年的45%,泰國也由39%提高為66%。中國大陸今年可望有8%的可觀成長,就是因為出口依賴度低(只占GDP23%),且資訊科技產品出口比重低,國內需求較為活絡。
但這不代表東亞即將步入另一波金融危機。和1997-98年相較,東亞國家經濟體質更加健全,擁有經常帳順差和更高的外匯存底。
經濟衰退陰影可能促使東亞政府放慢改革腳步。但厲行改革雖無法讓亞洲倖免於全球衰退,卻有助於減緩出口走緩衝擊。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