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4日訊】《對楚王問》中記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者,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考古專家潘守勇認為,這里的《下里》《巴人》儼然是當時楚國的通俗歌曲,而且是巴國流行到楚國境內的。后來“下里巴人”就演變成通俗的代名詞。那么,這里的“巴人”到底生活在哪儿?歷經夏商周三代1000多年的古代巴國又在何處?
最近,湖北省旅游局、國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學有關專家透露,經過考證确認,約4000年的古代巴國源于湖北省長陽縣境內的武落鐘离山,長陽為“巴人故里”成為定論。
据北京青年報報道,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教授庄孔韶說,他對當地的土家族老百姓的血液、遺傳基因与懸崖峭壁上的懸棺中的骨骸進行對比,得以證實,長陽縣就是巴人故里所在。
基因測定巴人故里就在湖北長陽
基因測定小組在長江三峽和長陽當地的老百姓的配合下完成測定。潘教授告訴記者,基因研究小組的專家們分別比較不同地域的土家人基因特征以及鄰近的蜀地和楚地的老百姓的基因特征進行比較。宜昌市博物館的研究員楊華告訴記者,經過基因檢測确定巴人故里就是今天的湖北長陽。這与歷史的記載和最近的考古發掘是基本相符的。長陽境內的武落鐘离山一帶是距今4000多年的遠古巴國的發祥之地將被學術界承認。
成都大學的鄧經武教授說,人類的起源不是一個中心,巴人的起源也是這樣。今天我們追根巴人的起源,還要分別主流和支流。今天說四川省宣漢縣發掘的羅家壩文化遺址是古代巴人的發祥地也不無道理。巴人的起源、發祥是多中心的,也是部族并行的。一個中心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看來,“巴人故里”之謎經過千百年來的探解直到今天仍需要進一步的考證和證實。可喜的是,近几年隨著三峽考古和清江中游流域的几處巴人遺址的考古發掘,為千古巴人之謎提供了一些可靠的實物依据。
廩君殺“鹽水神女”傳說能否找到“巴人故里”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潘守勇說,關于巴人起源的最早記載見于西漢劉向的《世本》,史料記載,巴人五姓共同生活在在武落鐘离山,后來五姓首領選出了共同的君長,史稱“廩君”。
武落鐘离山坐落于宜昌市長陽縣西北都鎮灣東側,是一座約兩平方公里的小山。該山西北面臨清江,東南身靠漢溪,三面環水,高峻突兀。蹊蹺的是,山上五峰并立,似乎与史料記載的巴人五姓不謀而合。
廩君射殺了“鹽水神女”的傳說中說,廩君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位神女,愛慕廩君。對廩君說:“此地廣大,魚鹽所出,愿留共居”,廩君不答應。鹽水神女酷愛廩君,于是不管廩君的意愿,到了夜晚就來与廩君取宿。天一亮就化為飛虫逃之夭夭。而后引來諸虫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廩君乘机射殺了鹽水神女。
楊華向記者解釋了這段記載,為了部落的生存和繁榮,廩君帶領巴族擴充地盤,由武落鐘离山沿清江而上向西開發,在開發途中遇到鹽水神女的百般阻撓。初有氏族之間的和平談判發展到后來的物力格斗。最后以鹽水女神的失敗告終。
宜昌博物館研究員楊華告訴記者,史書中的這段記載雖然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故事,但是總體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的。不過,這只能說明當時以廩君為代表的巴族統領了清江中游的武落鐘离山這一地區。但僅根据史料記載,并不能輕易得出巴人起源于此的結論。
巴人与秦、徐、鐘离等同源一個“嬴”姓祖先
庄孔韶告訴記者,要破解巴人起源之謎,首先要追問巴人的祖先是誰。自古以來,無論是正史還是逸史都載述了關于廩君的傳說。根据這些記載,不少學者認定廩君就是巴人的祖先。那么廩君出現于什么時代呢?解決這個問題是破解巴人起源之謎的重要線索。
在《世本﹞氏姓篇》中又說:“廩君之先,故出巫誕。”
楊華告訴記者,巫誕是古時生活在鄂西、渝東地區的一支古老部落,在今天的長江三峽一帶活動。据文獻和考古證實,巫誕与巴人屬于同一族源。所以巫誕又可以稱為巴誕。從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表明,在鄂西、渝東地區的一些古部落遺址就是巴人的根据地了。所以,巴誕的部落歷史可直接追溯到本地區的原始社會時期,巴人的起源地可能要從三峽地區去找。
但有專家認為,据早期的姓氏書記載,巴与秦、徐、鐘离等一樣,同源于一個“嬴”姓祖先或氏族部落。秦、徐、鐘离等是源出“東夷”的民族,其發源地在今淮河流域至山東半島一帶。既然巴与秦、徐皆出于“嬴”姓,那么巴人廩君族的最早的居住地,應當到東方去找。
潘守勇教授說,從姓氏上沒有根据說清楚巴人的起源問題。据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的說法,《世本》是一本偽書,其記載很多都是附會的,并不可信。具有可信度的巴人文獻材料只有十几條,而從這十几條材料中無法解決巴人的氏姓問題。
土家族殺人祭白 虎白虎并非他們的圖騰
史學界對巴人的“巴”字的含義有多种說法。但大多認為巴字与巴人的圖騰有關。
關于白虎圖騰的傳說,楊華解釋說,廩君死后,其靈魂化為白虎,巴人認為白虎要飲人血為生,所以巴人后裔為了祭祀先祖廩君,年年都要殺人祭白虎。長陽縣魚峽口一帶的白虎壟至今流傳是廩君死后化為白虎的升天處。這种殺人祭白虎的風俗一直在清江流域的廩君后裔土家族中盛行,所以歷史上外界稱“巴方”為“虎方”。巴人也自稱為“虎人”,巴族自稱為“虎之族”。
談到白虎崇拜,潘教授說,巴人后裔土家族只是將白虎視為家神祭拜,并非是將白虎視為圖騰崇拜。而且家神是從戰神發展過來的。因為巴人好戰,与其他部族和鄰近國家的戰爭几乎貫穿了整個巴人歷史。從考古發現的材料來看,很多兵器和戰旗、戰鼓上都有白虎標記。古代巴人用白虎的虎虎生威來鼓舞士气。和平時期,戰神發展為家神祭拜。
DNA檢測:土家人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据悉,從1995年開始,由庄孔韶、潘守勇等專家組成的三峽研究小組對三峽和清江流域一帶的土家族人的血液和懸崖峭壁上的骨骸進行了基因對比實驗,試圖從中分析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關系。這是全國范圍內第一次從峭壁上的懸棺里取出骨骸檢驗DNA的活動。
潘守勇教授說,在1996年,專家們從巫西、巫山、奉節三個地方的懸棺上取出骨頭和牙齒,從中提取DNA。從檢驗結果來看,這一帶的懸棺處于戰國至西漢時期。后來又從更早的商代的懸棺中取出37粒骨骸進行測定。另一方面,研究小組在三峽、宜昌、長陽等10個土家族居住區選擇了十几個不同的家系進行活體抽血,然后分別提取DNA。將兩項DNA結果進行比較。
庄孔韶教授透露,其實結果已經很明顯,今天的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DNA檢測和基因對比的現代科技手段有它特定的意義。以前,人們大多從文化層面分析人群之間的聯系,但是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具有很多可變性,不像DNA那樣具有世代相襲的遺傳性。潘教授說,如果能激活DNA,那么按照今天的技術完全可以克隆一個古代的巴人。如果我們在這一方面能取得重大突破的話,意義是相當重大的。
不過,這項技術和研究仍然有些缺憾。潘教授說,由于懸棺年代久遠,從基因對比的數据來看,戰國西漢時期的古巴人与土家人的基因聯系已經不是特別緊密,只有70%的概率。明朝的懸棺里提取出來的基因与今天的土家人基因的聯系可達99%以上,有的可以直接找到他的家系。
考古發掘:清江出現古代巴人是在夏商時期
潘守勇告訴記者,從考古學上分析,如果找到了早期巴人遺存的中心區在什么地方,也就是那個地區發現的早期巴人遺存最密集,時代偏早,那一地區就應該是巴人的中心區或起源地。
楊華介紹說,考古發現清江中下游地區既有新石器時期的遺址,也有夏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
這一時期的長陽古人類与長江三峽地區的古人類部落遺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但從文物發掘來看,這一時期即原始社會末期,長陽地段還沒有古代巴人生活,真正出現古代巴人是在夏商時期。距今在4900年左右。
潘守勇認為,從發掘的資料證實,鄂西、長江三峽地區的早期巴人遺址的時代偏早,長陽地段尤其是香爐石遺址到達的時代比較而言偏晚一些。
從早期巴人的陶器進行分析,鄂西、長江三峽地段的巴人遺物是有本地區的原始文化遺存中直接發展過來的。而長陽地段的出土遺物最早追溯到相當于中原的夏朝晚期,据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尚未找出巴人自身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發展到夏商時期的實物證据。由此可以看出巴人起源之地應該在三峽一帶,是后來才遷徙到長陽一帶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