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
北京終於獲得了二零零八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在充斥國內外新聞媒體的文章中,除了預料之中的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思想政治評論外,不少人也將目光投向所謂的”奧運經濟”。不少政府官員和官方經濟學家開始出面描繪舉辦奧運將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種種好處。
據說,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會將每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零點二個百分點,對北京市則可拉動增長百分之六。其中北京市的奧運經濟總收入將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更有誘惑力的是奧運經濟還將爲北京市創造一百五十萬個就業機會。如此樂觀預測的根據是,自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所有的舉辦單位都有盈利。
對所謂的”奧運經濟”能否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普通人民的福祉帶來好處,筆者持有高度的懷疑態度。
首先,除了白癡,世界上人們在考慮經濟時沒有只計算收益而不計算支出的。對於北京因舉辦奧運而需要增加的支出。我們手中沒有確切的數位,只能根據有關官員的談話來進行粗略的分析。國家統計局總會計師邱曉華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採訪時透露,在未來五年內,投入北京奧運會建設的資金將達兩千八百億元人民幣,並且在隨後的三年還要增加。即使拿這個數位與帶有十分明顯誇張的兩千億元的收入相比,支出也明顯地高於收入。如果我們剔除計算收入時的水分,由北京舉辦奧運就恐怕更是一件賠本的買賣了。
更何況,上述計算所採用的還只是一個靜態的計算方法。如果用經濟學家們通常使用的動態的機會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經濟損失則會更大。也就是說,如果這筆錢用於別的地方,可能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將之用於奧運則會帶來虧損。人們應該計算的不僅僅是直接虧損的部分,還應該考慮到其失掉的潛在的在別處的盈利。
人們可能會問,既然舉辦奧運在別國可以盈利,爲什麽在中國不能?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釋。自一九八四年以來,國際奧運會基本上都是在發達國家和新近發展的工業化國家舉行的。那裏本來已經具有相對較好的高速公路和市內交通系統,以及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和其他旅遊設施;原有的體育場、館的佈局也比較合理和齊全。因此由他們來舉辦奧運,邊際投資(也就是新增加的投資)比較少。在舉辦奧運的收入是一定的情況下,較低的投資同時就意味著投資有較高的邊際效益。
不僅如此,發達國家舉辦奧運大多是民間經濟行爲。雖然當地政府也給予了各種支援,但是舉辦者們無一例外地都要受到經濟預算的硬約束。因此,舉辦者便會在降低支出增加收益上絞盡腦汁地下功夫。而中國籌備奧運從一開始就是政府行爲,國家財政是籌備者們的強大後盾。聯想到中國國有企業效益低下的歷史和現狀,籌備中的浪費和腐敗將不知導致多少經濟損失。
在綜合配套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舉辦奧運,不僅會帶來效益損失,而且還會對普通民衆的福祉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北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體育裝備雖然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在中國北京已經是鶴立雞群、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了。在北京舉辦奧運勢必使得這種業已存在的地區差別進一步擴大。如果北京自身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倒也還說得過去;但是如果如同北京政府在提交給國際奧會的報告中所說的,要通過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方式來從事在北京舉辦奧運的投資,就顯然是強迫中國的貧困地區來補貼北京了。中國其他地區普通民衆的利益也就在這種極不合理的政府轉移支付中損失掉了。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