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 《拾遺記》是晉朝志怪名著,專說伏羲以來的異事,目前通行版本為王嘉所撰、蕭綺收錄的,共十卷。前九卷起自伏羲,以迄東晉,末一卷則記載崑崙等九個仙山,其中關於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誕的神話,而漢魏以下也有許多正史不記載的道聽塗說,因此《隋唐志》將它列入雜史、《宋史藝文志》將它列為小說的原因也就很明白了。
該書許多故事的來源為一些民間傳說,作者只不過盡了搜集和撰寫的義務,所以原來故事的思想往往保留下來。過去一些學者認為《拾遺記》詞旨荒誕,甚至以為誣枉不道,完全否決了它的文學價值,但就中國小說發展過程而言,它的價值和影響決不限於古人所說「事豐奇偉,詞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而已,對日後唐人傳奇小說定有啟鄙的作用。
該書卷一《唐堯》篇有一段文字值得我們產生極大注意和興趣:「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日貫月查,亦謂挂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
查字同楂、槎,即指水中浮木或船,故事中巨大的船在堯帝時出現,雖然堯帝仍是傳說時代的人物,但以我國古史年代記,他是公元前 2357 年即位,故事發生年代是他登位三十年,亦即公元前 2327 年,距今 4309 年。
巨船名叫「貫月查」或「挂星查」,實令人嘆為觀止,將查換成船字,即成為貫月船和挂星船,依字面之意就是穿梭於星月間的船,和現代太空船不謀而合,我們可以說這個巨查就是航行星際間的太空船。因此「查上有光」、「十二年一周天」等描述就不荒誕了,「羽人棲息其上」也就可以得到圓滿解釋,「羽人」顧名思義是身披白羽會飛的人,換用太空人觀點視之,不正是身著白色太空裝,背著噴射飛行器的太空人嗎?
這艘有文字描述的最古太空船,曾在當時引起普遍的注意,或許它在堯帝時來地球進行採集工作,到了虞夏,它不再出現(回到自己的星球),但知道的人仍在傳頌著它的神偉!
(原載於《時報周刊》第 246 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