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年輕”、“跳槽”是IT行業的形象代言詞匯。如果你認為“35歲退休”是IT人的悲哀亦或幸福那就錯了。在軟件行業,特別是管理軟件行業,“中年IT人”正悄然成為主力軍。 這群臉上沒褶嘴上有毛的“中年IT”具有以下特征:年齡30歲往上40歲往下,具有良好的專業和學歷背景,從業經驗丰富,生活態度積极。在瞬息萬變的軟件行業,往往扮演著智慧型經驗型的設計者角色或管理者角色。
据計算机世界報道,這樣的人群之所以在軟件行業成為主力,除自身的業務素質良好以外,他們的特點正好适合軟件行業的發展。拿軟件為例,如今的軟件公司已經全面轉向了企業管理軟件的幵發。管理軟件產品中管理思想的含金量已經超過技術幵發的含金量,技術是附著在管理思想上的實現手段──管理軟件的核心是管理思想,技術衹是實現的形式。換句話說,衹有技術沒有管理思想的管理軟件產品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因此,軟件公司需要有專門的人員來研究企業的管理狀態,使設計的軟件不僅切合客戶的需求,還要給出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指導性意見。而這些設計的完成,更多地依靠“中年IT”來實現。
認識到“中年IT”的优勢,軟件公司在用人的策略上也應做相應的調整。在內地ERP領域頗有建樹的金蝶軟件國際公司總裁徐少春說,他最近到美國硅谷考察,發現那里的“中年IT”正成公司的主流。比起國際軟件企業來說,中國的的軟件企業還處于發展期。他認為在包括金蝶在內的軟件企業在今后的人才使用上,應該更多地考慮到人才的成熟度。
徐少春的建議一語道出了軟件行業在人才使用和培養上的關鍵。在員工福利、業務培訓等方面,“中年IT”与其他層面的人才有著觀念上的不同。复旦大學管理系曾為內地一家軟件公司設計過一套分配激勵机制,其核心是從有形分配轉向价值分配。即從工資、福利等獎勵過渡到享受期權、期股等獎勵形式。這种獎勵形式更符合“中年IT”們穩健、成熟的風格。“好的環境+好的机制”正是“中年IT”們成長所需要的土壤。
無獨有偶,在剛剛結束的軟博會上,有位細心的記者已經注意到,參展的管理軟件公司中,管理人才人數超過技術人員正在成為一种普遍的趨勢。据悉,一個反映軟件企業是否貼近客戶的比例是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在公司的人數比為1︰2。由此他得出結論:軟件企業管理專家比技術人才多。
這就是“中年IT”的力量。
有人戲稱現在的互聯網是“霍亂時期的IT”,IT精英們35歲就“告老還鄉”了,似乎IT是永遠年輕鮮活的。其實任何事物都會從年輕走向成熟,軟件行業的擺脫人才幼稚病的做法正好再次印証了這個規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