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預測:新世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3日訊】 在過去的十年左右時間里,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技術創新和生產效率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高速創新的時代,与之俱來的是絕大多數美國人得到了提高他們生活水平的巨大机會。我們是否能夠充分把握這些机會則主要取決于我們是否作為一個國家的整體將新技術和我們的社會進行更好地整合。

在我今日的發言中,我想談及新技術和美國勞動力技術相互作用和影響所帶來的各种挑戰以及教育體制在過去和將來是如何應對這种挑戰的。

毫無疑問,創新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例如,在過去一百年間,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去除物价變化因素之后的年均增長率平均為百分之三左右。這些增長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于諸如石油、煤炭、木材以及化學原料等原材料產量的增加,這种增長也增加了在生產過程之中所雇佣勞動力的數量;其余的增長則代表了人類對附件值的新認識從而對原材料和勞動力投入進行重新配置來更好地滿足人類的需要,簡而言之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理念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半導體、微處理器、激光和光纖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這些技術認識的提高,整個國家的產出不斷地提高,這种發展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這些重要的創新使我們獲得了巨大的解析能力并開始明顯改變我們經商和創造經濟价值的方式,而這一切在十年前是無法想象的。的确,正是信息技術在整個經濟領域的廣泛運用使這一時期顯得尤為特別。

与信息技術廣泛使用相關的高附加值生產方式則需要各种更為复雜的生產技術。最為明顯的需求就是,需要一批高技術工人來推動前沿尖端技術的發展,從而讓更新的技術為更多的勞動力所掌握和使用。一旦技術被普及和大眾化,整個創造价值的勞動力水平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在這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經濟在勞動力教育水平在近二十五年沒有任何改變的條件下卻表現得如此之好。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勞動力市場趨緊,有關工人短缺的報道的确讓人感到擔心。連篇累牘的報道稱,雇主需要在許許多多的申請人中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選,同時,美國工人由于缺乏對高技術的掌握,阻礙了更多的美國人分享高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与這些陳年報道相符的是一項針對小企業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勞動力素質是否已成為最重要問題的比例,從1993年的5%上升到1998年的20%。

但是,事實表明,美國企業吸收低教育水平勞動力的能力卻比那些報道所暗示的大得多。受到高中或高中以下教育的成年人失業比率從1998年的4.75%下降到去年年終的4%左右。此外,雖然小企業業主對勞動力素質擔懮的比率,在過去的几年里不斷上升,但這种擔懮并沒有因為失業率不斷下降而激增。

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或許是人們經常注意到的技術創新所產生的多重效應。例如,隨著工程師和編程人員不斷開發更為复雜的硬件和軟件,普通工人在近年來則越來越對電腦所產生的巨大生產效率駕輕就熟。回首數十年前或者是信息技術革命之初,我們知道,只有那些懂得COBOL或者FORTRAN語言的人,方可進入信息領域。那些沒有掌握非常复雜編程技術的工人,則無法操作与電腦相關的技術并有效利用這些技術所帶來的高效率。但是今天,越來越人性化的軟件則讓沒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從新技術中創造高附加值,而這是他們年長的兄弟姐妹在過去四、五十年間所無法預知的。

我們還特別注意到,雖然我們不斷創新的技術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但是人類所固有的一些技術是這些技術無法替代的。技術水平較低的工人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以他們的人工勞力技術創造价值。今天,不斷創新的技術則讓同樣技術水平不高的工人有机會通過提高他們識別和分類的能力,來不斷提升他們的生產效率。比如,零售人員不僅可以在常規條件下進行銷售,而且可以通過技術,自動生成帳目、進行庫存控制以及記錄供應商情況等。

雖然軟件可以幫助我們將技術水平低下的工人融入整個勞動力之中,但是創新的迅猛和史無前例的發展,同時預示著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對勞動力整體的認知能力。在整個勞動力之中,需要有更多的人不僅懂得技術常識,而且還需掌握創造、分析和轉化技術的能力,從而更為有效地同其他人進行電子互動。此外,學習越來越將成為一項終身活動。用高中和專業教育來讓一個畢業生終其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天獲得文憑的人將從事各种工作,并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不斷掌握和擴展他們的技術領域和水平。

許多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在其教育體制中從四年級到十二年級采取類似美國貿易伙伴國死板的教育方式,便可以幫助美國勞動力獲得足夠的知識和技能。這种觀點或許并不可信。

但是,正像這些研究所表明的,在教育方面,美國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并且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以往,美國較為寬松的教育體制主要是由市場來主導以滿足經濟的需要。的确,美國的教育歷史最為明顯的發展軌跡,主要受到二方面的影響:一是為勞動力提供能夠适應經濟結构不斷發展的生產技能;二是美國人民對知識的渴求。

美國建國之初的教育體制遠沒有今天這樣正規。當然,當時存在一些文法學校和中等教育學院來滿足社會不同階層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机會得到正規的教育,因為當時他們需要在農場里干活。比如,在1800年,超過90%的美國人生活在農場里。誠然,我們的祖先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無需正式安排,一些自發的家庭學校、私人授課以及教堂資助的星期天學校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草原上的一間屋子就會是一所學校,這多少讓人抒發些許怀舊之情。

當時人們發現,一旦一個孩子學會了如何閱讀和寫字,那么一個無限的世界就會展現在他們面前。因此,那時的重點主要放在掃除文盲。此外,孩子們閱讀各种圖書來滿足他們對諸如科學或哲學各种學科的興趣。從這個意義而言,人們的求知欲望在當時是驅動正規教育之外對知識的渴望。

去驗證我們祖先的知識水平和渴求更多教育的例子舉不胜舉。例如,林肯在小時候几乎沒有接受什么正規教育,但是當他的母親一旦教會他如何閱讀,他就如飢似渴地閱讀各方面的書籍。此外,當我們閱讀在南北戰爭期間,二十多歲戰士寫來的家信,我們會發現他們是那么地有思想和文化。這些戰士想必也沒有受過任何正規教育,但很明顯他們閱讀廣泛。當然,他們還生活在一個沒有電視机干擾的世界。

二十世紀初,技術的進步開始要求工人掌握較高的認知技能。這些技能包括閱讀使用手冊、解讀設計藍圖以及看懂公式的能力。我們市場化的教育體系當時的反應則是:在二十和三十年代,高中開始擴招,這樣更多來自邊遠地區的年輕人有机會找到更富生產效率的工作,并擴展了技能來滿足不斷發展的制造業的需求。与此同時,我們的高教系統也開始對經濟的進步作出反應。盡管許多州早先通過贈予土地建立了各种學校,并在十九世紀后期,鼓勵這些學校在這些州從事農業和采礦業的研究以充分利用先進的生產科學方法。一百年前,一所美國學院的教育內容已從傳統的科目發展到了更為綜合的水平。

大學對科學的應用,尤其是化學和物理學的需求作出了回應。這些需求包括鋼鐵、橡膠、化工品、藥物、石油以及其它需要更為先進生產技術的產品的生產。社區到大學獲得先進的科學知識,以及對諸如老師和工程師等專業人士進行培訓。在那一時期,人們認識到作為知識創新的研究將同授課和培訓取長補短并能推動知識的傳播。正是這种認識決定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和范圍。從更廣的角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保持至今并被證明是可以胜任經濟發展的各种需要。

當然,如果我們希望在將知識轉化為經濟价值上保持領先,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就必需在科學技術創新以及幫助工人滿足技術工作不斷提高的要求上,繼續保持世界領頭羊的角色。但是,要讓所有的工人都能從新技術中獲益,正是這种壓力迫使我們必需加強各种類型的培訓和教育項目,特別是那些針對技術水平低下工人的項目。

那种認為目前的正規文憑教育和已經建立的各种培訓項目,能夠滿足一個人一生的工作需要的觀點越來越受到質疑。很明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為靈活的教育體系,一個能將工作和培訓融為一體,以及同時滿足熟練工人在職業發展不同階段以及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時的各种需求。比如,社區學校將不僅成為那些將最終踏入四年制大學的學生獲得工作技能的場所,而且還將為那些在職人員獲得繼續教育的机會。目前通過國際互聯网可以進行遠程而非呆在教室和工作間進行教育的能力在不斷加強。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一個人在其一生之中所獲得的絕大多數工作知識來自工作本身。數十年前,崗位培訓來自一個人的工作經驗。今天,商業和勞工聯盟越來越強調各种方式的正規教育和培訓項目的重要性。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必需同實際生活相貼近并滿足不斷發展的商業需求。這种學習必需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工人參与其中。

滿足我們的勞動力在未來所需的各种复雜技能將是我們教育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但這是我們不能回避的挑戰。我們必需為年輕人提供學習的机會和動力。我們必需保證我們各年齡階段以及各种能力的人獲得足夠的教育來更好、更全面地參与這不斷發展的時代。

──原載《新浪財經(//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國家人事部研究表明:國內四類關鍵人才告急 (7/23/2001)    
  • 美刊載文認爲中國缺乏成爲世界大國應具有的三個關鍵因素 (7/19/2001)    
  • 新世紀歌壇天王天后級接班人就座 (女歌手) (7/17/2001)    
  • 新世紀歌壇天王級接班人就座 (男歌手) (7/17/2001)    
  • 全球網站裁員風暴涉及內地 北京IT人去留兩彷徨 (7/17/2001)    
  • 某些企業人才招聘竟如愚人游戲 (7/17/2001)    
  • 院長助理撞死人可受特別照顧 (7/16/2001)    
  • 王曉華:學術失範與中國學術的深層危機 (7/16/2001)    
  • 武漢百万高价招軟件人才 (7/16/2001)    
  • 北京軟件人才受优待 (7/16/2001)    
  • 明天:网絡需要怎樣的人才? 六類人才奇貨可居 (7/12/2001)    
  • 孤芳自賞還是協同:應用軟件企業面臨選擇 (7/12/2001)    
  • 廣東IT人才最缺“兩頭” (7/12/2001)    
  • 老板最賞識什么樣的手下﹖ (7/12/2001)    
  • 擁有高學歷無法高枕無憂 深圳大學生失業比比皆是 (7/11/2001)    
  • 申奧与 “ 三個呆婊 ”    (7/11/2001)    
  • 印度電腦人才大量外流美國 (7/10/2001)    
  • 聯合國:亞洲高科技人才流出嚴重 (7/10/2001)    
  • 香港每年需要万名IT人才 鼓勵海外內地專才赴港 (7/10/2001)    
  • “e 時代”的振奮与悲情 (7/9/2001)
  • 相關新聞
    “e 時代”的振奮与悲情
    香港每年需要万名IT人才  鼓勵海外內地專才赴港
    聯合國:亞洲高科技人才流出嚴重
    印度電腦人才大量外流美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