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3日訊】采訪難免要問一問讓人為難的問題,比如中國圍棋成績這么差,卻老有人問“中國在三大圍棋強國中排名第几?”我們的國手如果老老實實承認老三的位子,記者本也無話可說了,卻又要說出另一番話來,讓人們多一番議論。這另一番話就是,“論尖子,韓國第一,中國第二,日本第三;論厚度,日本第一,中國第二,韓國第三。”
韓國頂尖棋手的戰績擺在那里,誰也沒別的話可說。只是中國第二日本第三,不知論据在哪里?國際大賽冠軍日本曾奪得17個,我們只有4個;日本在國際賽場上沒有收獲的年份極少,而我們有收獲的年份極少,不知在哪里可以找到排在日本之前而不臉紅的理由?難以界定的是“厚度”,它像圍棋術語“厚勢”、“厚實”。棋厚實或者有厚勢,并不等于空,离胜利還遠,會利用厚勢才能將优勢化為胜勢,而這也是專業棋手有時也感到困惑的地方。不過,既然有人在這里玩了一個文字游戲,我們還是得將它說清楚。我以為“厚度”作為團體間實力的一种比較,它一定包括如下含義:
一、棋手和棋迷的人數和比例。棋手分專業和業余,業余棋手有世界業余錦標賽,三方的成績差不多。專業棋手的人數日本第一中國第二韓國第三。棋迷的人數不好統計,報道經常說韓國4個人中就有一個會下圍棋,而日本棋迷群體正在萎縮;中國沒有明确的數字,聶衛平打擂台賽時棋迷人數暴漲,但近年來中國棋手的國際成績持續低迷,新棋迷不見進來,老棋迷熱情下降,群體也在萎縮。中國人多,棋迷比例肯定不如韓國高,与正在下降的日本相比是否有优勢也難說。因此從這一方面看,三國實在難分高下。
二、棋手的團體成績。三國之間沒有一項正規的團體賽,三國擂台賽雖然名為團體賽,但那完全是頂尖高手之間的較量,韓國也就靠了李昌鎬、曹薰鉉和徐奉洙三大高手將這一比賽的冠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中韓之間原來有過對抗賽和青年對抗賽,當時雙方大體持平,但如今他們的“老姜更辣”、新秀生猛,已經明顯高出我們一籌,再打中韓之間的對抗賽肯定是我們落下風。与日本每年有一項NEC對抗賽,我們的國手也無半點优勢可言。因此,人們只能作一种推測:三國之間像其他體育項目一樣以台次總分計團體成績,如果每方出5個人,肯定是韓國人第一;如
果每方出10人,也還是韓國的冠軍,出15人也還是韓國冠軍的可能性大些。我們与日本之間,雖不能說日本一定比我們強,但我們肯定不敢說自己有什么优勢。
三、對藝術圍棋的理解和貢獻。韓國棋手的研究之風最盛,最近十余年他們對大量定式重新作了研究,下出了很多新招。他們的棋最講究胜負,也因為他們的胜負感強,對傳統的棋風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給圍棋這門藝術帶來了青春活力。對定式和布局研究最多的日本圍棋,成功地經受住了韓國圍棋對他們的考驗,其厚實風格讓他們在与韓國棋手的對抗中保持著充分的自信。倒是中國棋手,既無韓國圍棋的創新和活力,也不如日本的厚實,最少自己的東西,也最無取胜的信心。依這一點論厚度,自然是日本第一韓國第二中國第三。
四、圍棋精神。韓國人將圍棋當作宗教一樣來崇拜,日本棋手視圍棋如生命,而中國棋手好像還在受著蘇軾的影響,還在“胜固欣然,敗亦可喜”,游戲圍棋。因而,日韓多常青樹而中國多“早衰”。在這一點,日韓是并列第一,我們只能是第三。
五、圍棋體制。韓國人在成績最好的時候,還充滿了危机感,用盡各种辦法來培養年輕棋手,以最殘酷的辦法來實行公平競爭机制以利于新秀的成長。他們參加國際大賽的選拔制是最為公平合理的,日本次之,而中國則還保持著大鍋飯特征。這是我們青年棋手“遲熟”的一個根本原因。
中國圍棋目前的現狀,棋迷和新聞界誰都清楚,總不能只有棋手和棋院自己不清楚吧。(//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