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5日訊】美國之音報道,中國在1949年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高等學校大多由政治干部擔任。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開始擔任大學校長。其中著名的有北京大學校長數學家丁石孫,复旦大學校長物理學家謝希德等人。但是,這個趨勢近年來發生了變化。北京學者王力雄認為,党政官員治校使得中國知識分子感到不安。
以下是王力雄的觀點。
近年几所著名大學的校長陸續由党政官員擔任,引起了中國知識界和教育界的不安。1998年12月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王生洪被任命為复旦大學校長;2000年10月教育部發展規划司的司長紀寶成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2001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司長鐘秉林又被任命為北京師范大學的校長。除了這几所中國頂尖大學,其他不那么有名的大學和地方院校,有多少校長開始由党政官員擔任,目前尚不為人掌握。但是不難由此看出一個趨勢,80年代實行的學術大師治校方針,經過90年代的逐步蛻化,目前正在向党政官員治校的趨勢發展。
同時還有另一個類似的現象,國務院總理朱熔基親自兼任清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的先例,得到各地政府官員的效仿,紛紛在各自管轄范圍內兼任各种學院的院長。
中國最卓越的教育家,早期北大的校長蔡元培強調:“教育事業應該完全交給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政党或各党派教會的影響。”蔡先生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在于他看到党政人士介入教育,必然使教育受意識形態影響,從而導致教育無法一貫,學術無法發展,學者難以成為獨立知識分子。因此,以党政官員取代教育家,實乃貽誤教育,毒害學術之大弊。
中國近半個世紀的党辦教育體制,從來沒有給過大學以真正自由獨立的地位。但是今天党政官員當大學校長,意識形態已不是全部原因,更多的追求還在官位和名聲。對那些在党政系統難以繼續升遷的官員,或者是希望披上學術光暈的當權者,名气大、地位高、社會形像好的大學一類机构,成了進行權力分肥的另一塊自留地。然而這种世俗化并不會比當年的意識形態化更好。意識形態畢竟還算得上一個體系,還有其自身的結构与原則,而追求官職和名利,只需要效忠能夠對其進行賞賜的權勢集團,甚至只需要效忠個別的當權者。
1991年起擔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的金炳華,10年未得升遷,今年調任中國作家協會,升為副部級。在他的領導下,今年4月中國作協召開“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所發通知皆有這樣一段特殊強調的話:“對于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各地一定要嚴格把關,凡法輪功痴迷者,一律不得參加會議。”這話是寫給誰看的,不言自明。如果因為信仰一种宗教或進行某种健身就不能成為作家,那么人類迄今將沒有作家。然而党政人士不會這樣看問題,他們眼里只有權力的臉色。如果能把由他們管束的大學或作家組織當作博取權力一笑的禮物,他們是絕對不會吝惜烽火而戲弄天下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