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稱「在刀口下做學問」的大陸經濟學家何清漣,終於在無法忍受恐懼的高壓下,出走美國。
中國時報報導,一九五六年出生湖南邵陽的何清漣,中學未畢業即下放農村,曾以軍事編制參與「焦枝」鐵路建設。由於其知識分子家庭出身背景,在文革中屢遭打擊與孤立,小小年紀即養成其特立獨行的性格。在大家「一心革命」的年代,她努力讀書,自學完成中學課程。恢復高考後,考入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其後再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一九八八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先後在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任教。九十年代初落戶深圳,最初在深圳市委宣傳部供職和「特區經濟」雜誌任編輯,其後轉到「深圳法制報」,從編輯、記者升至負責四個版面的主管。
何清漣第一部受到學界注意的作品為「人口:中國的懸劍」,但成名作則是「現代化的陷阱」。「現代化的陷阱」寫的是改革開放後,至一九九五年之前被扭曲的社會現象,尤其是官僚尋租,造成社會的不公。該書未出版前,曾在八家出版社輾轉,所有看過的編輯都極為讚賞,但卻沒有人敢於出版。直到受到劉吉好評才出頭。
「我們仍然仰望星空」則是何清漣近年的作品,該書是由多個中短編評論,以及一個自傳式敘述組成。其中,二萬五千餘字的「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分析」最具震撼力。文中清晰的分析了中國當前各利益集團精英,如何在權力市場化為起點的這場改革中的形成經過,以及造成嚴重貧富差距,階級分化和對立等尖銳問題。
該書出版不到十日便售完。在北京學術界還就此文自發組織了十多場研討會,與會者認為該文如實的分析中國社會階層分化,有如當年毛澤東的名著「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所不同的是,毛澤東的文章重點在分辨「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何清漣的作品卻是強調「一個國家不是哪個階級的,而是所有人民的,在未來的分配格局中,每個階級都應得自己的一份利益,不讓窮人喝湯的局面是維持不長久的」。
由於該書太過尖端,再度引起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強烈不滿和特殊「照顧」,除了書被禁之外。她去年甫從美國訪問回「深圳法制報」上班,同事就告訴她:「不必了,你已被調走了」。
此後她的約稿、採訪電話沒有了,朋友的問候也少了。何清漣說,封殺她的作品是對人權的傷害,也是對百姓知情權的侵犯;中共之敵不是她而是貪官。她認為媒體監督政府、知識分子提示政府都是知識分應有的良知和責任。她無法了解「這個國家何以如此脆弱」。
何清漣重視實證研究,文章都是根據公開的統計數據,用專業的知識進行組合、分析,不怕檢驗,因而要駁倒她的論點先要駁倒證據。
何清漣還特別強調,她是一個有道德理想的知識分子,湖南的嶽麓書院裡,有很多詩詞和湖南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豪言,對她影響很大。半世紀以來,「兩廣人立言,江浙人出錢,湖南人出血」。她作為一個湖南人,對此深受影響。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