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8日訊】 城市大學今年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名單上﹐有一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名字——周潤發。城大選中他﹐不但因他對推動本地電影有極大貢獻﹐還因他立下終身學習的楷模。這位香港人所共識﹑暱稱「發哥」的藝人的獲選感言是﹕「只要不斷努力﹐總有成功的一天。」這句話﹐對今天不少身陷經濟迷霧的港人﹐具有「打打氣」的積極作用。
周潤發的成功背後﹐就是一個鯉躍龍門﹑fromhumbletonoble的故事。
他在五十年代出生時﹐香港經濟處於爬行階段﹔他土生土長的南丫島﹐是一個偏遠的小漁村。因此﹐周潤發從孩提時代就得掙錢幫補家計﹐夏天賣涼粉﹐冬天賣茶果。
直到十八歲﹐他偶然看到藝員訓練班招聘廣告﹐才踏上演藝道路﹔他從沒兩句對白的小角色﹐一路奮鬥﹐至今﹐已在荷李活這個全球夢工場穩佔一席位。
如果說周潤發是與港人一起成長﹐那麼他的奮鬥故事﹐其實就是香港發展的縮影。
五﹑六十年代﹐多少港人過?u一家七口一張」的生活﹐大人為省一個幾毫而徒步上班﹐小孩則穿膠花掙錢。雖然今天還有窮人家﹐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推動香港一步一步發展﹐從轉口港﹑到工商貿﹑再到金融服務業﹐今天的香港經濟和物質生活水平﹐跟半個世紀以前相比﹐實有雲泥之別。
不過﹐在香港取得了經濟成就的今天﹐港人似乎更愁容滿臉。因為﹐亞洲金融風暴一個浪頭﹐破了香港的泡沫經濟﹐部分業主更成為負資產一族。到今年﹐美國已經六次減息﹐香港雖然亦步亦趨﹐經濟仍未有立竿見影地振作起來﹔反而在經濟轉型下﹐港人更感到壓力逼人——趕不上新經濟列車怎麼辦﹖
今天港人發愁﹐多少是客觀因素使然。然而﹐從周潤發的成功故事﹐可以見到的是﹐就算他走上演藝事業的道路﹐亦非一條坦途。七﹑八十年代之交﹐他的確紅遍電視圈﹐很多觀眾晚上都趕?^家隔住飯桌看他主演的劇集﹐使街上少了千萬流連忘返的人。但他轉投電影之初﹐卻被譏為票房毒藥﹐事業陷入低潮﹐若他舉手投降﹐就不能在影圈闖出「Mark哥」的名堂。進入九十年代﹐已經四十歲的周潤發投身荷李活﹔如果他不堅持刻苦學習ABC﹐他就不能有今日國際影星的地位。
逆境自強﹑好學不倦﹐是周潤發奮鬥成功的寶貴經驗﹐也是他從一個高峰攀登到另一高峰的重要動力﹐這對當前一些身陷困境的市民來說﹐尤具激勵作用。只要我們重拾半世紀以來不怕艱辛的精神﹐自強不息﹐自求多福﹐像周潤發那樣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則我們會比較容易做到明天會較好﹗
(二00一年六月廿八日)
──原載《明報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