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7日訊】CBS市場觀察 — 逆勢操作的投資者向來都以不隨波逐流而自豪,但是,他們開始從特立獨行的做法中嚐到甜頭,卻還只是最近一段的事情。
在1990年代的後幾年當中,他們買進冷門股,希望市場情勢出現轉折,但是科技及大型股之牛狂奔不止,將他們遠遠拋在了後面;但是,無論如何,他們堅持住了,現在,他們的春天來了。
根據基金追蹤公司李伯上週四公佈的數字,在2000年當中,逆勢操作共同基金的回報率達到了17.2%,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卻下滑了13.8%。今年的情況則是前者成長4.6%,後者下跌5.8%。
「有一句逆勢操作的格言說得好:『華爾街大跳水、逆勢者大發財。』」Fox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人皮雅里德斯(George Pierides)指出,「在過去十五個月當中,華爾街豈止是跳水,簡直都要溺斃了。」
「追隨主流是賺不到大錢的,」他認為,「當整個市場都被某種時尚的狂熱所左右的時候,我們寧可遠離市場。」
逆勢操作者專門和市場作對,他們總是買進那些在華爾街已經失寵的個股和類股。他們認為,在將來的某一天,整個市場的情況會出現逆轉,到那時,他們所承擔過的風險將得到豐厚的回報。本益比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股票對他們尤其具有吸引力。
「這是一種有價格依據的理論,」Liberty Contrarian Small Cap Fund (CHSPX) 的投資組合經理人柏通(Peter Belton) 認為,「並非簡單地買進下跌的股票那麼簡單。事實上,在十支下跌的個股當中,也許只有一支才真正有把握翻身。」
逆勢操作者的眼光比普通投資者要放得長遠,他們當中多數人都會持有一支股票達到兩年以上。
Greenlight Capital 的恩霍(David Einhorn) 指出:「一個逆勢操作者從來不會在買進一支股票的頭幾週--甚至是頭幾個月--就指望著可以將它們賣出去賺錢。」
「最大的風險之一在於,我們總是基於預期提前行動,」柏通稱,「因為我們總是假定某些事情必然會發生。所以,耐心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德萊曼(David Dreman) 已經出版了三本關於逆勢操作的專著,他指出,逆勢操作在市場上早已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後者在1980年代就已經享有盛名了。當時的那些先知們從金融、食品和菸草類股身上撈足了好處。
從1990年代的牛市開始以來,逆勢操作逐漸退出了舞台的中心,逆勢操作基金近五年來的表現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些基金近五年年平均回報率為9.8%,大大低於標普500同期15.1%的漲幅。
「1999是我們最慘痛的一年,」德萊曼說,他經營的Scudder-Dreman High Return Fund (KDHAX) 在1999年虧損了13%,但是,隨後在2000年成長42%。
專家們還指出,投資者往往容易將逆勢操作和價值型投資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如果在今天的市場上買進科技類股,應該可以算作是逆勢操作,但是,鑒於多數科技類股的股價仍然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所以,這種買進操作不能被視為價值型投資。
皮雅里德斯指出:「你買進的應當是一些業績本來相當堅實的公司,它們現在只是暫時遇到了困難--比如未能達到盈餘預期。」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要保持與眾不同的姿態並不容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似乎都在向你證明,你錯了。這是很孤獨的。」
(譯文摘自新浪網)(//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