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勢力爭奪遠華案數百億“遺產”

人氣 7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5日訊】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隨著震驚海內外的“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 接近尾聲,數百億遠華留下的“問題資產”爭奪已拉開序幕。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前得到的獨家消息,來自香港并在廈門注冊成立的君合(廈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聯合上海、北京等地多家上市公司,將目光牢牢“鎖定”在遠華遺產這塊“腐肉”上,欲通過整合、包裝,完成資產變現。

內部操作長達一年

5月21日上午,廈門江頭一座高樓上,君合投資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君合投資)的負責人與記者見面。這位負責人姓方,是金融、投資管理方面的專家,早年曾在廈門創業,後來到香港發展,其名下的“世華金融”在香港及內地均有影響。近年來,方先生曾被內地多個城市聘為經濟發展顧問。

方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君合投資正在著手做的是一件廈門地方資產重組大案–與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和政府聯手,盤整遠華數百億遺產,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產變現,以期獲得豐厚的利潤。

“其實這件事早在去年5、6月份就開始操作了。我們聘請了一批會計師、評估師、律師以及投資、金融、法律等專業人士,對整個遠華涉案資產進行了徹底的調查摸底。”方稱,因為當時“遠華案”正在緊張偵破中,專案組也還在廈門,重組工作的時機不成熟,這正好給方先生他們提供了充裕的時間。據稱,遠華幾十個涉案項目,他們已經摸了個透徹,甚至連一個個項目重組與轉讓的可行性報告都擬好了。但由於是機密文件,方先生稱目前還不能對外公布。

1996年以來,賴昌星走私犯罪集團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廈門關區大肆走私進口成品油、植物油、汽車、香煙等貨物,價值人民幣530億元,偷逃稅款人民幣300億元。這是建國以來查處的涉案金額特別巨大、案情極為復雜、危害極其嚴重,令中外震驚的走私犯罪案件。遠華涉案資產包括土地、房產、三產項目、銀行債務及相關涉案公司資產等等,絕大部分資產目前仍被專案組凍結。

方稱,中紀委“4.20專案組”對廈門的查處將告一段落,廈門政府及銀行下一步主要經濟工作任務將放在遠華等涉案企業資產的重組與變現上。對銀行及社會上其他企業的不良資產的處理與重組也將是近期廈門經濟工作的重點。因此,眼下涉足遠華資產的處理,“時機好,競爭少,風險小,確實存在著很大的機會和空間。”

而要使重組最終得以實現,最關鍵的是要與海關及廈門市政府談妥,將這一大塊遺產爭取過來。方稱,有關人員已經在北京與海關總署進行了接觸,“問題不是太大。”

上市公司紛紛行動

其實,除了君合公司外,國內不少上市公司早已把“題材”聚焦在了遠華遺產這一塊上。“這是上市公司低成本擴張的最好題材。”方稱,君合此前曾與上海、北京多家上市公司接洽,謀劃重組遠華遺產一事,每一家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最後,上海的兩家“中”字號上市公司和北京的兩家上市公司,憑借其在資本市場雄厚實力,集結成兩大組合,與君合公司頻繁接觸,開始了實際層面上的爭奪。到5月下旬,各方已經一撥接一撥地到廈門實地考察過,并且分別在上海、廈門召開了兩次會議,達成了合作意向。

根據各方達成的意向,首先是聯合成立以投資策劃和資本運作為主要業務的投資管理公司。方稱,這家投資管理公司其實并不需要投資多少錢,規模設定在2000萬元左右,只是保持公司正常運作的經費以及一些項目的定金。在此基礎上,設立一個廈門資產重組基金,負責項目運作的資金支持,而基金的規模要視重組項目的大小而定。方稱,憑現有的實力,通過海內外渠道,一下子籌集20個億沒問題。

而鎖定的目標是遠華全部涉案資產及相關資產,包括房地產(現房、期房、地塊)、上市公司(九州股份、廈門國貿、廈門特貿等)、服務性行業(遠華曾在廈門開辦了多家酒店、娛樂場所、碼頭及拍賣典當行)、銀行貸款等。

“眼下是廈門歷史上少有的投資真空期。〝據幾家上市公司分析,自中紀委專案組對廈門走私案查處以來,由於持續時間長(近一年半時間),涉及面廣、層次高(廈門幾乎專口分管領導全面覆沒),造成廈門投資主力(貿易、地產)資金外逃,雪藏現象嚴重。同時,由於海外影響惡劣,在形勢未明情況下,外資不敢輕易踏進。國內資金由於對廈門內部情況不熟悉,也不敢輕易介入。

而遠華涉案的地產、碼頭、上市公司殼子均有十分驚人的增長潛力,僅遠華的涉案地產,拿過來一倒手,就是幾億、十幾億的利潤。而一些碼頭等基礎設施,包裝好了說不定還能上市。

“我們拿這些遠華遺產,不是摀在手里不放,自已經營,而是為了變現。只有在資本市場上,把資產變成資本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方先生稱,這家投資管理公司,主要是吸收幾家有影響的上市公司。此外,還要在當地尋找一家有影響、有實力的公司,這樣與當地政府談才有份量。

記者在君合公司看到,有關投資管理公司的章程、簡介、發起計劃書、業務范圍、發展思路、人員配置和機構職能均已成文,厚達百頁。據方先生透露,由於香港、上海和北京各家公司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有關投資管理公司的組建和重組基金的設立有望在6月底告一段落。

盤點遠華遺產

遠華到底有多少遺產?其實,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僅在廈門,遠華涉案土地就多達200多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房開發用地110萬平方米,工業及碼頭用地16萬平方米,其他用地100余萬平方米。如果按每平方米2000元計算,即使這些地上面沒砌一磚一瓦,也值40億元!

據記者掌握到的情況,僅在廈門地區遠華資產就超過百億,這還不包括涉案上市公司等方方面面的資產。

–高88層的遠華國際中心。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總投資初定30億元。剛挖好地基,遠華走私大案便告發,目前已投入1.1億元﹔

–遠華國際大廈。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現已投資3億元﹔

–遠華影視城。占地1000畝,第一期開發300畝,投資1.3億元﹔

–東卉花園。總投資9000多萬元,公寓90多套,并配有商場、車位多處﹔

–海韻山庄。總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投資額1.78億元﹔

此外,據海關掌握的資料,遠華在國內未計入財務核算的房地產約有4億元,包括北京遠華公司、上海匯豐集裝箱有限公司等﹔遠華案首犯賴昌星從1996年起在香港大量購入地皮和物業,總值達11億港元。而賴氏家族在國內房地產價值也有2.3億多元。賴昌星在廈門擁有華景、名仕御園、富豪花園等高級別墅6棟,每棟價格都在1000萬元以上﹔遠華集團登記在冊的各種豪華車共計85輛,每輛折舊後平均按20萬元計算,也達17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遠華當年在廈門顯赫的地位和影響,整個廈門的好山好地由遠華挑,目前這些土地的價格不僅沒降,反而增值了。位於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以北,環島路以東的“海峽城”,屬廈門市規劃中的21世紀次中心區,總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遠華曾計劃投資20億元人民幣,將這里建成集國際會展信息交流、金融貿易、文化娛樂、體育休閒、度假旅游和高級住宅於一體的現代化都市城區。而隨著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周邊地產價格也一路攀升。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價格已由過去的1000多元猛增到3000多元。

“天泉山庄”位於曾厝旅游風景區內,緊鄰著名的旅游環島路和海濱天然泳場,總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遠華曾計劃投資3億元人民幣,將這一項目變成純旅游的項目,以游艇娛樂、展示、競賽和服務為主。這是廈門島少有的背山面海的大片土地,可能是廈門最後一塊地產“肥肉”。

九州股份、廈門國貿、廈門特貿等涉案上市公司如今都十分不景氣,但上市公司這個“殼”對重組方來說,仍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ST九州曾是“遠華” 最密切的走私伙伴,可留給ST九州的時間不多了。方先生稱,所有這一切,都迫使重組各方加快了進軍廈門的腳步。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賴昌星促聽證會公開 (6/24/2001)    
  • 「遠華案」黑幕重重:賴昌星惊爆第一手材料 (6/24/2001)    
  • 賴昌星案對加拿大造成進退兩難之局 (6/24/2001)    
  • 破解賴昌星的”紅樓”迷局 (6/18/2001)    
  • 朱鎔基建議開放廈門遠華案紅樓作為反貪教材 (6/15/2001)    
  • 遠華走私案: 廈門紅樓聲名大噪 紅色丑事盡顯 (6/13/2001)    
  • 賴昌星紅樓揭祕 遠華豪宅暗藏四十佳麗滿足高官愛好 (6/12/2001)    
  • 美女如雲 紅極一時 朱鎔基參觀遠華紅樓 (6/12/2001)    
  • 賴昌星找到新的人權律師協助 (6/12/2001)    
  • 遠華七層豪宅暗藏數十佳麗–賴昌星“紅樓”揭秘 (6/12/2001)    
  • 積極迫害法輪功的安徽阜陽市 百官下臺 (6/11/2001)    
  • 【紀元專欄】夏愛蘇: 近視遠視與各色眼鏡 (6/8/2001)    
  • 遠華案的可怕:”70%用于鋪路” (6/6/2001)    
  • 六四12年中共無官不腐,江澤民走了回頭路 (6/5/2001)    
  • 【紀元專欄】 張偉國:朱熔基與賴昌星 (5/31/2001)    
  • 明報 ﹕ 朱總無權定賴昌星有罪 (5/30/2001)    
  • 李怡 :生死抉擇 (5/30/2001)    
  • 賴昌星難民申請聆訊押後 (5/29/2001)    
  • 遠華案 現任高幹子弟判重刑 (5/28/2001)    
  • 知名女歌手涉入遠華案 血染的風采恐成絕唱 (5/27/2001)
  • 相關新聞
    知名女歌手涉入遠華案 血染的風采恐成絕唱
    賴昌星難民申請聆訊押後
    李怡 :生死抉擇
    明報 ﹕ 朱總無權定賴昌星有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