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5日訊】 網上見一篇奇文《建議江主席恢復帝制》(真由美),寫得好,亦莊亦諧,還講出許多道理。這題目我也思考過很久,不妨寫出來,搏各位一哂。
帝制或曰君主制,大抵有君主集權制與君主立憲制兩種。嚴格說來,君主立憲制是現代民主制之一種,不好算作帝制,就不去說它了。傳統社會的君主集權制確實不好,確是“萬惡的舊社會”。之所以冒出復辟這“萬惡”制度的念頭,實在是看來看去比共産極權制要好。
共産極權制很糟。這裏僅檢討其三大不好,一曰殘暴,一曰腐敗,一曰破壞。試與帝制加以比較:
歷史證明,政治權力特別是最高政治權力之爭奪,是殘暴的直接來源。史達林和毛澤東殺老革命,老戰友,皆出於爭奪或捍衛最高權力。歷史上皇室內部夫妻兄弟骨肉相殘,也是爲金鸞寶殿上那張龍椅。倘若關上宮門來單打獨鬥倒也罷了,偏是要調兵遣將,運動群衆,這就天下大亂。民諺曰“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民主制度當然最好,最高權力轉移有法可依,全民選舉,一人一票,公開化制度化。帝制也不錯,最高權力傳承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即“嫡長子繼承制”。皇帝姓李,皇位就是李家的,外姓不可染指,這就把最高權力之爭奪限制於一姓一家之最小範圍。皇子之間要鬥要殺,就乾脆定死唯有嫡系長子有第一繼承權。在這裏,“選賢與能”免提。一來賢能沒有硬標準,往往成爲爭奪之由頭。二來是否賢能事小,社稷平安事大。看來,君王臣民一體認爲皇帝的腦袋沒有屁股重要。他一屁股坐定龍椅,使最高權力無爭,天下太平,便是功德無量。嫡長子以下,還有一套嚴密的接班系列,死一個,補一個。鐵打的,不許亂來。中國歷史上出了不少小皇帝,就是依了這規矩。用的不是小皇帝的腦袋,而是屁股。古人早就從乾坤顛倒生靈塗炭的浩劫中總結出:最高權力的平穩轉移,系國家民族之最高利益,唯此唯大。皇帝本人是否賢能,倒在其次,甚至可以不問。嫡長子繼承制仍然有漏洞:爲爭奪最高權力之遺産,太子(儲君)往往成爲殺害的物件。爲堵住這個漏洞,便實行“不立太子”,使得衆皇子殺無可殺、爭無可爭。如順治?皇帝把遺詔置於大殿上高懸於半空的匾後,新君屬誰,無人知曉。皇帝駕崩之際,取下遺詔,當衆宣讀。在衆多權臣的擁戴下,新君即刻繼位。幾個時辰之內,最高權力轉移順利完成,迅雷不及掩耳,想動刀兵也是來不及了。
誰說帝制沒道理?嫡長子繼承制就是最大的政治智慧!
共産極權制度最大的弊病之一,正在於最高權力轉移之無序。理論上,國家最高權力不得壟斷,誰都可以接班(至少政治局常委都有資格與可能),聽上去很好,但事實上必然導致殘酷爭奪。選賢與能是個毫無客觀尺度與可操作性的“軟標準”,於是只有爭鬥殺戮,成王敗寇。爲了爭皇位,史達林驅逐托洛斯基(後派人追殺),殺布哈林、加米涅夫等老布爾什維克,後來又暗殺了功高震主的接班人 基洛夫。中共早期殺“AB團”,是“蘇區”最高權力之爭;“延安整風”整王明,是毛澤東爭奪党皇之戰;廬山會議大罵彭羅陸楊,文革殺劉倒鄧逼林批周,皆可視爲毛澤東的“衛冕”之戰。最高權力之爭,其酷烈令人髮指。連累百姓,餓死、殺死、鬥死凡數千萬!共産極權制後來也有所進步,一是權爭失敗者可以留命,二是事先明確指定接班人(立王儲)。但定接班人之舉仍然比不上傳統社會立太子,沒有法制化,更缺乏道統的有力支援,結果王儲的廢立之爭異常激烈。毛廢過劉、林,鄧廢過胡、趙。每次廢儲君都動用了軍隊。六四屠殺,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視爲李鵬對趙紫陽的儲君之爭。可以這樣說,由於有章可循,傳統君主制的最高權力之爭,僅是皇室家事,除了改朝換代時期之戰亂,一般不至於造成社會大動蕩。相反,由於共産極權制無章可循,最高權力之爭往往裹挾全社會參與,手段也過於殘酷血腥。
真由美建議,乾脆在毛澤東、愛新覺羅家族甚至袁世凱的後代中定一個皇帝,實在不行,江澤民出任也是可以的。這自然是調侃,但理論上不是沒有道理——盡可能避免最高權力爭奪。說絕了,就是在政治局委員中抓鬮,也是可以的。(當然,結果必須承認,不能推倒重來。)困難是無法可依,名不正言不順,仍然難以避免惡性爭鬥與殺戮,及由此而引起的巨大社會震蕩。君主的時代已然逝去,可惜。
所以,恢復帝制僅是一句笑談,但祖先在最高權力傳承難題上所留下的經驗值得注意。在更加合理可靠的現代民主制産生之後,我們已萬難回到君主集權制甚至君主立憲制,但是,通過現存制度與傳統制度之比較,我們應對最高權力之轉移傳承保持絕大的警惕。
在這種意義上,和平演變,蘇共式的和平交權,可能是最佳選擇。反共暴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則危險性較大。嚴重的問題在於:從軍事角逐中産生的強勢領袖,如何保證他能夠主動交權,締造民主?華盛頓向國會鞠躬交權,是美國地方高度自治和基督教傳統的特殊産物,我們不能心存這種僥倖。
令人悲觀的是,上層一步不退,下層無法忍受,天下大亂勢難避免。
既然如此,說這些又有何益?我以爲悲觀主義要比傻樂觀深刻。在最高權力之確立與傳承這一“永恒的主題”上,咱們老百姓要防他們一手。這關乎我們自身及後代的命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