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和六月善變的天气一樣,互聯網也凝聚著許多燥熱的气氛,聯想与AOL的合作、新浪王志東辭職以及網易發生的人事大地震,一切偶然之中似乎預示著某种必然的規律……
回顧過去,如果說2000年是網絡經濟浮華盡去的一年,在股市的喧囂和震蕩之后,留下的更多是耐人尋味的清醒、理智和冷靜。從世界範圍來看,隨著一個個網絡公司的倒下,投資人的網絡夢也一個個碎了。
有人曾這樣說,網絡業在資本市場的熱衷炒作已使其走上了歧途,作為資本市場的“票友”,現在的網絡公司除了几家上市公司還在慘淡經營外,沒有上市的網絡公司已經找不到愿意為其出錢的投資商了,“網內人”該重新梳理頭腦了。
的确,在電子商務經歷了炒作概念之后,許多人有點暈了。特別是當它的再一次熱浪襲來時人們不禁尋思:不會又有什么噱頭吧?畢竟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人們眼睛盯著美國股市上網絡概念股票一跌再跌,網絡泡沫一個個地破滅﹔另一方面,一些國外著名的IT厂商卻爭相執著地給互聯網打气,倡導加固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為各自在下一階段拓展業務磨刀霍霍。
与傳統產業結合、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期,似乎都是趨勢了,該不會又有人把中國的網絡當成“印鈔机”吧。任何新經濟,衹有与舊經濟整合后打造出一個新的盈利模式,才能在向舊經濟的學習中成長。新的轉向舊的同時,也是非產業轉向產業的過程。風險投資總要退出,真正的下家應該是產業。但是,互聯網企業的許多CEO們總是活在資本意志下面,這也就成了許多CEO們的悲哀,因為相比之下,許多并購、合作也衹能稱為資本倒手,衹是在延續已有的產業鏈環節,而沒有積极求變地進入下一個環節:融入產業。現有國內商業網站,能否迅速實現和民族產業結合?
不可否認,資本對于中國網絡的發展的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資本并不是一切,網絡公司面臨的問題不是錢,而是出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樣不是找下一輪資本,而是和國內產業結合,把自己變成現實產業的銷售渠道。
新經濟正面臨“軟著陸”,步出“寒冬”已為時不遠了。這使得人們把猜測的目光轉向曾經風光的IT大佬,但愿他們少些浮華,實實在在為產業找找出路。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