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由於使用汽油當燃料的交通工具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上亞洲出產的原油無法自給自足,亞洲國家各國積極開發車輛替代燃料,以改善空氣汙染,並減少原油進口需求量。
一般車輛排氣管會排放有害氣體,這些氣體造成霾害,而且會危害健康,二氧化碳便是其中之一。東南亞國協能源中心(ACE)執行董事巴爾斯說:「從1990年到1998年,東南亞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暴增69,達到6.18億公噸。」
身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的美國,最近都反對防止地球暖化趨勢的京都議定書。為什麼亞洲國家還要如此大費周章,為了降低污染尋找替代能源?
最主要的原因是,亞洲國家想減少進口原油的支出。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去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為7,600萬桶,其中亞洲的需求量高達2,005萬桶。
另一個原因是,車輛排放的有毒氣體是亞洲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
据《經濟日報 》報導 , 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深環境工程師夏哈表示,車輛廢氣的威脅遠超過工業廢氣,因為廢氣貼近地表,車輛來來往往讓廢氣盤旋不去。
世界衛生組織(WHO)則表示亞太地區居民死因,4%到8%與空氣汙染有關。
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今年2月邀集八個亞洲國家,發起「淨化空氣方案」,透過研討會分享相關知識並合作推動空氣品質監控計劃。
於是亞洲各國政府努力推廣替代燃料。巴基斯坦與澳洲的天然氣蘊藏量較大,自然使用天然氣來取代汽油。新加坡缺乏天然資源,因此努力研發燃料電池科技。
中國大陸、印度與泰國則使用生物燃料來代替,最常見的生物燃料包括乙醇汽油與生物柴油。泰國利用椰子油與棕櫚油來開發替代燃料,泰國國王甚至在5月初申請棕櫚油替代燃料的專利。
澳洲研究專家拉可斯最近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把儲油槽與油輪底部廢棄的石油沉澱物,轉換成可充當替代能源的氣體。他說:「只要使用一種特殊的細菌,就可以將沉澱轉變成天然氣。」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