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7日訊】 香港退休高官陳瑞璋和記者閒談新界風俗,席間說到龍舟競渡能由漁民活動變成國際盛事,要多得兩名外籍人士。
明報報道,「你知不知道數十年前大圍還未出名吃雞粥之前,最出名的是什麼?是吃狗肉;沙田以前有塊農田,曾種出最靚的絲苗米,煮出來飯的格外香……」
陳瑞璋退休前為香港首長級政務官,在三十多年的公務員生涯中,一半時間任職新界民政署,醉心中國歷史的他,對新界的傳統與風俗瞭如指掌,是個活資料庫。
陳瑞璋在新界工作多年,曾親身參與不少節日慶祝活動,其中最為熱中的是每年端午節扒龍舟。他說,原來香港龍舟競渡,由漁民活動演變成為國際盛事,多得兩名外籍人士。
他指出,五十年代初,大埔區理民官黎敦義及意大利神父賴法禹發起參加扒龍舟,兩人與當時大埔區的軍人和警察組成兩隊參賽,一隊叫「鬼佬」,一隊叫「番鬼」,賽事更引來外國通訊社報道,亦令龍舟賽事備受注目。
「五十年代初,韓戰後香港經濟差,柚木造的龍舟很貴,當時曾一度以把漁民蝦艇拆去帳篷充當龍舟。」
許多人不知道香港這個深受西方影響的城市,其實亦保存了大量中國傳統習俗,有些甚至是世界獨有:「每年農曆廿三的天后誕,元朗大巡遊的熱鬧盛況是香港獨有,台灣沒有,大陸沒有,歷時兩至三個小時巡遊是元朗大事,你想想,三十年前巡遊一日也要花上一百萬元。」
回頭看一些日漸失傳的民間風俗,又可看到香港的變遷。
「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姐誕,以前是大件事,做工廠的女孩子擔心嫁不出,夾份買個七姐盤來燒,內有七把梳、七面鏡、七個粉撲……現在哪有人拜七姐?十三歲已自己去RaveParty(狂野派對)!」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