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台灣內政部宣示明年要開始發放老人每月三千元津貼,初估至少一百六十億元。可想而知,這是為了兌現陳總統的競選支票,但卻和總統後來的「經濟優先」主張大相逕庭。如今國家財政已山窮水盡,社會福利漏洞百出,民眾對於三三三福利方案也已經淡忘得差不多,內政部重提老人年金案,實在不合時宜。
慷納稅人之慨的老人年金
其實,老人年金本來就是台灣的一個特產,「慷納稅人之慨」的政治性社會福利,從頭說不出一個基本道理。單純就社會福利角度來看內政部的「老人年金」,既不是社會救助(因為低收入戶已有津貼),沒有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是社會保險,只要夠老,沒有其他津貼,不必繳納保費即可領取。而只是未經民眾同意,就「強迫『全國的』青壯年工作人口,拿錢照顧『全國的』老年人口」,摧殘「年輕人養育自己的老年父母」的基本家庭倫常。
曾經有社會學家說:因為家庭功能式微,年輕人不再養育父母,因此必須推辦社會保險形式的年金制度,來照顧老年人。但是,他們又說實施老人年金的結果,會使家庭功能更加式微。這就是矛盾之所在。不思從家庭、個人開始著手倫理的重建,讓年輕人知道以孝心回饋給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反而想用機械式、強迫式、團體式的國家機器,來強迫民眾表現「愛心」,結果就形成沒有愛心的社會福利制度,也使得許多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應當得蒙」(entitlement)。而因為老人年金涉及跨世代的重分配,一旦人口加速老化,經濟成長率越來越低,後代的負擔必然越來越重,要不就是越後來的給付不斷減少,變成後代的永遠吃虧。
助長代間摩擦
年金制度到最後都出現財務問題,使本來沒有社會問題,經過社會制度的「做作」,而變成「社會問題」。各國實施老人年金制度的結果,大多落至此一下場。三年前,兩位東京大學的日本教授告訴我,連續發生好幾起年輕人在街上打老人的事件,年輕人一邊打,一邊說:「我失業都是你們害的!」一個小故事,道盡社會福利的後遺症。當年日本經濟好得不得了,訂下好得不得了的老人年金制度;現在的日本,存活餘命是世界最高的國家,超過百歲的老人就超過1萬人,背後就是年輕人沈重的負擔和抱怨。若是當初由這些人在年輕時為自己老年作好經濟安全的規劃,不勞駕政府弄出這些「好得不像真的」老人年金制度,就不會變成現在的年輕人的「社會問題」。
李遠哲院長說過:「競選支票不一定要兌現」,暗示「知錯能改比一錯再錯要好」,這是體諒陳總統當初為求勝選而開出這些支票的委婉說法。內政部應該體會到,搞社會福利不能只有「溫暖的心」,更要有「冷靜的腦」。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更是如此。此時不協助解決失業問題而提老人年金,簡直匪夷所思!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