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5日訊】1995年4月19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首府俄克拉何馬市一座聯邦政府大樓發生惊人爆炸案,有168人喪生,死者包括19名儿童,另有五百多人受傷。
令人覺得諷刺的是:俄克拉何馬市素有”美國中心城市“之稱,因為該市是美國地理中心點。
聯合早報報導﹐ 該爆炸案發生后,美國當局和社會人士開始時直覺上認為這又是一宗外國恐怖分子所干的傷天害理凶案。
沒想到,兩天后,爆炸案偵破,主凶竟然是曾獲美國軍隊紫心勛章的退伍軍人麥克維。沒想到,美國本土也會產生如此殘酷的恐怖分子式的凶案。
本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時14分,麥克維終于伏法被處死。他的死亡對罹難者家屬,對部分美國人來說,也許“大快人心”,但是,這宗“不死不足以平民憤”的案件,卻未必能一了百了的平息美國社會因而掀起的陣陣波瀾,譬如:
麥克維是近38年以來,首名被聯邦當局處死的死刑犯,就在他被處死后第三天,美國聯邦當局又處死了另一名死囚,有了“第一次”,在排隊中等候處死的聯邦死囚獲死神召見的机會就大而又快多了。
因此,不但美國社會掀起一陣反對死刑的聲浪,連歐洲國家都卷進這場“干卿何事”的爭議,6月11日,當麥克維遭處死后,歐盟國家一陣撻伐聲音,連布什總統抵達西班牙時也遭遇示威,一方面曾任得州州長的布什,在其州長任內,得州所處決的死囚比任何州都多,另一方面,布什曾發表聲明認為麥克維被處死,是伸張司法正義。
歐美各地這种反對聲浪倒未必是同情麥克維,而是他們認為,司法并非報复,死刑不足以遏阻犯罪。
但是,當美國政府為了司法正義,為了不殺無辜的原則,從1995年5月一直到今年6月11日,一共在麥克維身上花了1億美元的訴訟費用,共為他聘請了25名律師,這种昂貴而奢侈的正義,又說明了什么?對那168名死者未獲如此奢侈待遇的冤情,悲慟之余,希望麥克維“一死以平憤”之余又能期求什么?
至死毫無悔意
最令美國社會痛心的是:麥克維至死不對自己的暴行有悔意,他不但冷酷,細心策划當年的爆炸案,臨死的一刻還很冷靜,逐一環視在場目睹的每一名記者,還拿出他手抄的英國詩人亨利的詩作《不敗者》,詩中充滿對不屈服、不低頭、不懼怕的謳歌,其中最后兩句“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我是我靈魂的舵手”,更是描述麥了克維“死不悔改”的狂妄,令人發指。
据心理醫生分析,除了報复心理之外,麥克維也向往一夕成名,哪怕是遺臭万年也在所不惜,因此,他認為自己干出這宗大案,也是一种反政府行動所必需的烈士行為。
為了不在報道中使麥克維得逞這种足以使他成為“烈士”的心愿,美國電視界,尤其四大電視新聞网,在這次報道麥克維處死過程時,大都偏向受害者家屬,以期“平衡;許多電視公司如三大無線電公司ABC、CBS和NBC,都把當晚的主播台移到凶案發生的現場俄克拉何馬城,而非執行死刑的特雷浩特市,以表示對麥克維的暴行不釋怀。
就連在凶案發生后花2900万美元興建的俄克拉何馬城爆炸案紀念館,也刻意不在館內提及“麥克維”的名字,表示不讓他遺臭万年。
問題是:這件爆炸案是由麥克維干的,即使目前各方不提他的姓名,在日后的歲月,當人們談起此案時,能不想到他嗎?
對美國社會來說,最令人震惊的是:美國人過去一直認為,恐怖活動一向來自國外,對于這么第一宗本土制造的恐怖行動,當然特別心惊,沒想到,美國本土產生的恐怖活動和國外及外來的恐怖行動,其殘暴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此以往,美國內在的恐怖活動威脅,豈不置人于自危的風聲鶴唳之境?
也許,對美國社會、俄克拉何馬州大爆炸案的受害者家屬和朋友們來說,由于麥克維已被處死,本案可以合上史頁,告一個段落。但是,這起爆炸案所留給美國社會的問題,也許比答案還多多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