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 珍珠港戰役六十周年之際,號稱歷史上耗資最大的電影《珍珠港》在國殤日周末上映。雖然電影如預期中拿下了該周末的票房冠軍,可是也同時得到各大媒體如潮的惡評。《華爾街日報》稱該電影鬆散的故事將二次世界大戰變成一首愚蠢的交響樂。《華盛頓日報》建議觀眾選擇通道旁的座位,甚至稱此片或許應該叫《悶啊!悶啊!悶啊!》。
來自主流媒體和二戰退伍老兵的大多數負面評論是指責電影沒有尊重歷史的原貌,美化了日本人在這次偷襲中的角色,而加進去的愛情故事又不倫不類,牽強附會。巨大的投資全部都花在了類比轟炸的場面上。有消息來源稱,迪斯尼公司的確刻意努力地不要將日本人描述的太壞。甚至為了象當初《泰坦尼克號》那樣從日本市場上收上百分之二十的利潤,還準備在日本上映一個比在美國更溫和的版本。
迪斯尼公司為了商業利益的討好動作領情的人不多,倒很有些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的味道。白人的主流社會不滿,日本人還沒開腔,日裔美國人又已經開了記者招待會,擔心電影會掀起對他們的仇恨情緒。他們告誡,不要總把亞裔美國人等同于亞洲人,不要再讓懷疑日裔並把他們無端關押的歷史重演。
提起二戰,中國人心裏總有些悲哀。日本人在二戰中殺了我們的那麼多的同胞,而他們到現在還在否認事實。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堅持要參拜靖國神社,因為他認為他參拜的是日本民族的英雄,與他人他國無關。珍珠港偷襲是歷史上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今一提起二戰,日本人眼裏卻只有廣島原子彈核爆,仿佛他們才是唯一的受害者,只字不提他們給別人帶來的傷害。說起集中營,二戰的施虐者把多少人關進了集中營?被趕到長江邊上屠殺的南京人是不是人哪?
激動了半天,轉念又一想,不就是一部電影嗎?著那麼大的急幹嘛?人站在自己局部的民族利益上看歷史,總強調自己受到的傷害,大概永遠也不會有結果﹕日本人當年侵略的理由是說他們缺乏資源,不打仗不行,就得從其他國家搶點東西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礙了事,就得偷襲珍珠港。照同樣的邏輯,美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在分不出哪些日裔在幫助日本搜集情報的情況下,把所有的日裔先關起來在說;廣島上不扔原子彈,就要多死很多美國大兵。中國人更委屈,死了那麼多人,還沒要戰爭賠款。老要爭個誰有理,誰委屈,有什麼用?關鍵是我們能吸取什麼教訓?
值得欣慰的是,這部電影引發了關於歷史真相的討論。歷史的真正面目是什麼,是史學家的責任。而作為一個政府,一個社會,就該象美國現在這樣,給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誰是誰非,大家自然就會有自己的判斷。歷史不應是引發爭吵的起因,因為那樣永遠不會解決問題,而只會製造新的問題;歷史應是我們引以為戒的鏡子,看清歷史才有可能避免重演不幸。
美國為廣島核爆一直道歉,也沒見老美覺得損傷美國的形象。日本人死不認帳,招來的是周邊國家一致的聲討。想要進安理會?人家覺得你不夠有責任感。誰聰明誰傻呢?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