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1日訊】 任何公司都不能再「伸手要錢」-這也許是最能催人奮進的消息了,就連那些高高在上、實力雄厚、經營有道的大公司也得證明自己的實力。這表明實事求是的態度又回到了股市,科技公司又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據新浪報道﹐有例為證:約翰-斯吉摩(John Sidgmore)就發現融資不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身兼電話巨擘WorldCom (WCOM)副總裁、商業入門網站Strategy.com總裁、軟體初創公司eCommerce Industries總裁等數職。
斯吉摩希望幫助保拉-傑格曼(Paula Jagemann)擺脫困境。傑格曼曾經擔任UUNet資深執行長,而在UUnet為WorldCom收購以前,斯吉摩曾是這家公司領導成員。傑格曼發現,獨立辦公室產品銷售商像蒼蠅一樣無處不在:要徹底鏟除他們簡直是天方夜譚。她干脆創建了一家入門網站和軟體公司來為之服務。1999年7月,斯吉摩為ECI首次融到2000萬美元資金。他開玩笑說,他只給UUNet投資人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打了一個電話,對方就立即發傳真給予答復。「那時對可行性評估要求不高。」斯吉摩如是說,這次他顯得有點認真。當時NEA於Napa Valley一處舒適的旅遊勝地Meadowood召開大會,他在大會上發言。
斯吉摩指出,「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對我說不。」他成功地為UNNet和WorldCom融到上萬億美元的資金。但是2001年初卻不是融資的好時節。他認為融到4300萬美元資金最終需要5個月時間。但ECI首先必須出售其入門網站,將精力集中在軟體方面,並拿出能在年底達到盈虧相抵的計劃來。他指出,「只有先做到收支平衡,才能談及其它事情。」
投資方希望看到這一點。NEA等對大多數燒錢的網路公司(Egreetings例外)惟恐避之不及。他們雖然並未停止投資活動,但他們發現錢不再那麼好賺了。NEA無限責任合夥人彼得-巴瑞斯(Peter Barris)指出,在公司成立之初的1977年和1999年之間,公司向投資者返回了20億3000萬美元。2000年科技股面臨崩潰之時,NEA向有限責任合夥人返回了32億美元。他在談及整個創投業時認為,「我認為我們沒有汲取任何教訓。」但他覺得這不?陘@件好事。網路類公司,與以前的磁碟驅動器和PC生產商一樣,都希望吸引大量盲目的投資,從而獲得足夠的財富來生成一個新行業,如網際網路業。
但現在投資者和企業家要獲得相應回報,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就連斯吉摩這樣大名鼎鼎的人物也不例外。
取消上市?
兩年前,我也在NEA大會上發言。當時,NEA夥伴和Fortune專欄作家斯圖爾特-艾爾索普(Stewart Alsop)要求我隨意談點什麼。面對合作夥伴及其投資公司的執行長,我指出,如果公眾發現創投資本是一項極具風險的遊戲,並被要求向初創階段的公司投資的話,他們將甚感忿怒。
當然,這一發言聽起來有點刺耳,但是NEA並不以為啎。今年,他們想知道初始股市場什麼時候能夠好轉,或什麼時候上市之門才能被打開。
我認為,有利的一面是初始股上市之門並未關閉。在本週前上市的38支IPO中,有8支是科技類公司,所以初始股上市仍未停止。不利的一面也正是初始股上市之門仍然敞開。這樣,如果一家公司責備「市場環境」惡劣,可能有點騙人之嫌,因為在這種市場環境中仍不乏成功上市的公司。
有例為證:大約在Zhone Technologies (一家受到NEA支助的網路基礎設施設備公司)因為市場環境不好而取消上市的同時,另一家網路基礎設施設備公司Tellium (TELM)卻成功上市。
一些以科技股為投資對象的投資銀行家(他們不希望公開自己的姓名)認為,現在上市的科技公司為數甚少,因為所有能在網路泡沫破滅前上市的公司都已經上市了,甚至連那些準備不那麼充分的初始股也趁著行情好的時候上市了。所以,現在可上市的公司自然就少了。
復甦需要什麼條件?銀行界認為有三。第一是初始股市場復甦。第二是公司IT支出觸底的明顯證據。第三,當分析師不再調降,而是調升上市公司的盈餘預期時,初始股的好日子才會降臨。昇陽、EMC、Broadcom、惠普最近的動態表明,這一時候尚未到來。
目前,只有技術最先進、客戶數量穩定和盈餘前景明晰的初創公司才敢於上市。同時,初創公司暫時不會採取行動。投資者對初創公司非理性的投資熱情,才不會危及大眾投資者的利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