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四成八亞裔兒童家境貧困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9日訊】美國紐約市一家非牟利的社區機構發表的報告顯示,紐約市的亞裔兒童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七出生在貧窮家庭中,略為高於全市的平均水平。

據世界日報報導,調查也顯示,曼哈坦、法拉盛和布碌崙日落公園三個華埠居民的經濟狀況、治安在過去五年中有所改善,但住房仍依舊擁擠;不過,全市最好和最適合兒童居住的三個社區中,有兩個是華裔聚居的地區。

非牟利的「紐約協助兒童公民協會」(Citizens’Committee for Children of New York)剛剛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在全市約一百九十萬兒童中,亞裔佔百分之九點一,比五年前增加百分之一點三。亞裔兒童出生在貧困家庭者的比率則與六年前持平,與其他族裔相比,亞裔兒童出生在貧困家庭中的比率僅高於白人的百分之廿點一,低於西語裔的百分之七十三點一和非洲裔的百分之五十八點三。

調查顯示,曼哈坦華埠、皇后區法拉盛和布碌崙日落公園三個華埠的貧窮人口在過去五年中有所減少;但在曼哈坦華埠有百分之七十的兒童出生在貧困家庭,與六年前持平。而在法拉盛和八大道出生在貧困家庭中出生的兒童分別為百分之四十三點八和百分之六十六點四,均比五年前有減少。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過去五年,曼哈坦華埠兒童領取緊急糧食援助的數目增加了三倍,日落公園則增加了六倍,是全市少數領取緊急糧食援助人數急劇增加的地區之一。「紐約協助兒童公民協會」調查項目負責人克萊斯勒(Gabrielle Kreisler)分析說,這可能是由於政府要求領取福利的家庭自食其力後,一些家庭未能很快適應這一轉變而造成的。

另一個突出的現象是,法拉盛兒童投訴被虐待和寄養的比率的比例有上升趨勢,值得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士警覺。

在住屋方面,曼哈坦華埠有百分之廿九的居民住房十分擁擠,五年中沒有改善。法拉盛、日落公園居住在擁擠柏文中的家庭與五年前相比不降反升,分別由百分之廿七增加到百分之卅一,由百分之卅二增加到百分之卅四。

調查還表明,居住在上述三個華埠的兒童沒有醫療保險的比率也都很高,在各社區中十分突出,說明協助華裔兒童獲得政府提供的醫療保健計劃仍大有可為。

在教育方面,調查也發現,亞裔高中生輟學的比率為百分之九,比其他族裔都低。

調查也顯示,全市最好和最適合兒童成長的三個社區分別是皇后區的貝賽、史泰登島的托騰威爾、皇后區的雷哥公園/森林小丘,而貝賽和森林小丘地區的亞裔居民僅次於白人,分別為百分之廿八和百分之廿六點二。

「紐約協助兒童公民協會」此次是自一九九○年以來第五度發表有關兒童成長環境的報告。克萊斯勒說,該報告旨在為政府和社區機構制定發展計劃提供參考。而主持這一調查的華裔學者馬惠金則表示,上述調查的數據大多來自政府部門數據庫,也有的來自社區機構。(//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鮑爾﹕美國誓將取回聯合國委員會席次 (5/9/2001)    
  • 陳水扁過境美國將獲禮遇 (5/9/2001)    
  • 台灣股市收高 受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走高帶動 (5/9/2001)    
  • 訪華未行先作秀 唐.金召開“唐人宴” (5/9/2001)    
  • 紐約時報:美失監督中共人權利器 (5/8/2001)    
  • 南總統与安南舉行會談 (5/8/2001)    
  • 美國紐約何維西促市府改善緊急收容所 (5/8/2001)    
  • 缺電少油 將給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5/8/2001)    
  • 傳聯邦調查局長與克林頓曾四年不交一言 (5/8/2001)    
  • 美國警方突擊紐約市哥倫布公園玩牌耆老 (5/8/2001)    
  • 塞車最嚴重的城市選出 洛杉磯高中榜首 (5/8/2001)    
  • 李安獲頒紐約大學榮譽博士 (5/8/2001)    
  • 中國禁止《時代》雜志給香港財富論壇蒙上陰影 (5/8/2001)    
  • 吳輝:也說“學生有錯,政府有罪” (5/8/2001)    
  • 中國勞工觀察急需志愿工作者 (5/8/2001)    
  • 美華裔移民 再遭中共逮捕 (5/8/2001)    
  • NBA:猛龍實現歷史突破 埋葬了紐約人的希望 (5/8/2001)    
  • 為女友事爭執 紐約教師持菜刀刺死母親 (5/7/2001)    
  • 美國紐約市油價已破二元大關 (5/7/2001)    
  • 美國紐約自行車遊行 三萬人參加 (5/7/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紐約自行車遊行 三萬人參加
    美國紐約市油價已破二元大關
    為女友事爭執 紐約教師持菜刀刺死母親
    NBA:猛龍實現歷史突破 埋葬了紐約人的希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